一时间,贾诩的脸上不禁露出几分无奈之色。<b />
看着简雍那怒极的模样,似乎下一刻就要拔剑或是命人将自己给拿下一般。<b />
只是,事以密成,简雍是个不折不扣的君子,他未必就能接受此间道理。<b />
更何况,这种事本就不宜公之于众,甚至不宜留下相应的文书记录。<b />
随即,贾诩从桌案上的一角拿过刘备给自己的文书,举了起来开口道。<b />
“宪和,主公给吾的命令是‘不可饿死流民,余事皆允’,如今可有流民饿死?”<b />
“你1<b />
简雍打开贾诩手中的竹简,看着其上简短的一句,一时只觉得一口气地堵在喉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b />
“宪和,你我各司其职,勿要多言。”<b />
贾诩拱了拱手,答道。<b />
“纵使宪和意欲向主公汇报此事也无妨,但在主公的其他命令下来之前,还请宪和勿要插手此事。”<b />
“哼1<b />
简雍整个人呆立了三五息,方才拂袖离去。<b />
显然,简雍应该是去打小报告了。<b />
不过对此,贾诩更是有恃无恐。<b />
此事纵使刘备不知全貌,李基在这种知道必然瞒不过刘备的事情上,也必然早有报备。<b />
且贾诩很清楚饿极了的流民,当真不算是人。<b />
见过无数发生在饿极了的流民身上惨绝人寰且不可思议之事的贾诩,知道那些更多时候只是一群只会依据着本能行动的禽兽。<b />
如今勉力不让流民们饿死,那已然是大仁大义了。<b />
当真想让所有流民们吃饱,吴郡有这个能力吗?<b />
没有!<b />
简雍是过于天真且眼界有限,亦没有处于李基那个总揽全局的位置,方才会那般天真地依据着往常的做法让每一个流民都吃饱。<b />
‘此一时,彼一时碍…’<b />
贾诩暗自感慨了一句,且感慨李基有时候的底线也有些太多了。<b />
若是当真是完全根据贾诩的想法,完全可以从流民之中挑选出那些相对身强力壮又或者有着技术的有价值之人,将那些人迅速在吴郡之中安顿下来。<b />
至于其他的,那不正好能作为粮食乎?<b />
如此一来,吴郡几乎不耗多少粮食,便能迅速网罗出这一批中原流民之中的菁华,非但不会影响吴郡的开发与发展,甚至还能大大地加速进度,岂不妙哉?<b />
且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仁义,不用使那些早晚都会死的流民还需要饱受一番饥饿的折磨,也能让一部分或许会死的流民活下去。<b />
只可惜,贾诩清楚这一妙计想来刘备与李基都不会接受。<b />
刘备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李基的话,贾诩感觉他大体只是不会在大汉范围内接受。<b />
而后,贾诩略作收拾了一番,在衣袍里暗藏了一块护心镜,这才在六位甲胄齐备的亲卫保护下开始在流民营内巡视各处派粥的情况。<b />
各种埋怨声、抗议声依然严重,但是没了那些意欲暴乱的地痞流氓,手无寸铁且饿得肌无力的流民们也只能是单纯地发出抗议罢了。<b />
且在贾诩暗自的引导下,诸多流民的怨气矛头直指身为粮官的李灿。<b />
‘挺好,都挺好的……’<b />
贾诩暗自点头,这一切都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进行着。<b />
且发出抗议的流民,大多都是此前被简雍喂得太饱的那一批。<b />
后续那些还在源源不断从长江北岸送来的流民,本就饿得快奄奄一息,有一口吃都已经感恩戴德,自然不会发出任何的抗议。<b />
而随着流民营之中的数量不断增加,这种抗议的声音自然也会进一步稀释,最后不了了之。<b />
事后,只要再摘了李灿的狗头示众,顺便在李灿的家中找出大量钱粮作为证物。<b />
那么此事便是被史官所记录,那也是李灿墨贪粮食而不会有损刘备的贤名,贾诩更是连一点点的锅都不需要背。<b />
什么?<b />
李灿家徒四壁。<b />
此事贾诩还能不清楚吗?<b />
但李灿家里没有钱粮,吴郡府库里有的是,只要将一部分钱粮在两者之间运转一下即可。<b />
‘真是件麻烦的小事。’<b />
贾诩暗道了一声,确认了无甚问题过后,便准备返回自己的营帐之内喝茶歇息之时。<b />
骤然,在流民营的入口处响起了一阵欢呼声。<b />
“刘府君?”<b />
“是刘府君,真的是刘府君来了1<b />
“没想到堂堂刘府君居然亲至此地……”<b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