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164.第163章 关爱大姨子

164.第163章 关爱大姨子(1 / 2)

第163章 关爱大姨子<b />

数日后,许跃新带着《挪威的森林》的底稿,骑摩托车前往阔别已久的朝内166号院。<b />

和以前住在海定区时相比,从国公府到朝内166号院的距离要近很多,两者都在东成区的东二环附近。<b />

许跃新骑着哈雷摩托,只用五分钟就到了地方。<b />

朝内166号正在进行小修整,原本的红砖院墙换成了岗岩材质,显得更加有质感。<b />

小洋楼的外立面上架着一排脚手架,工人们正在对外立面进行修葺。<b />

许跃新把摩托车停到车棚下边,怀揣稿子进入小洋楼,上楼走到编辑部。<b />

编辑部内,年轻的编辑们或在埋头审稿,或在聊天交流业务。<b />

许跃新在人群中看到好几个熟悉的面孔,却唯独没见到王潮垠的身影。<b />

“同志你好,请问王组长去哪了?”<b />

许跃新走到一位靠近门口的编辑身旁,向他问道。<b />

“他现在是副主编了,你去隔壁的副主编室找他。”<b />

“他人就在里边。”<b />

“好嘞,谢谢。”<b />

许跃新转头走出编辑部,敲响隔壁办公室大门。<b />

呵呵,真好,升官了。<b />

许跃新敲门时心想道,为王潮垠感到高兴。<b />

“请进。”<b />

门内传出王潮垠的声音。<b />

许跃新推开门,看到王潮垠往茶杯里倒水。<b />

见到他,王潮垠立刻笑了,高兴得差点没拿稳水瓶。<b />

“哎,小心。”<b />

许跃新眼疾手快,上前替他扶稳行将脱手的水瓶。<b />

“好久没见着你了。”<b />

王潮垠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一时有点激动。”<b />

“最近是在忙着学习么?”<b />

“是的,学习任务有点重。”<b />

许跃新笑呵呵地说道,没有和他提及自己前往香江、日本的事,“刚听说您升任副主编,我在这恭喜您了。”<b />

“祝您今后继续大展宏图。”<b />

“多谢祝福,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我的首要任务都是服务好你们作者。”<b />

“对了,你手里拿的是什么?”<b />

“是我忙里偷闲写的稿子,今天带过来,想找您聊聊出版的事。”<b />

说完,许跃新把《挪威的森林》底稿递给王潮垠。<b />

“成,我先看看啊……”<b />

王潮垠接过稿子,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b />

许跃新在他身旁坐下,等他读完给出意见。<b />

20万5千字,是个不小的阅读量。<b />

哪怕作为一目十行的资深编辑,王潮垠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读完。<b />

许跃新也不着急,就这么坐在他身旁等着。<b />

过了许久,王潮垠终于放下底稿,冲许跃新点点头:“是言情作品对吧?我看情节挺好的,也很有新意。”<b />

“是部值得出版的作品。”<b />

“你对后续出版有什么想法不?”<b />

“我打算把印数往上提高一些,另外就是印数稿酬的分成比例,我想再调整调整。”<b />

“印数提高多少?”<b />

“先印100万册。”<b />

许跃新伸出一根手指道,“如果销量火爆,后续再加印。”<b />

“100万册……”<b />

王潮垠有点犹豫。<b />

近两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的书中还没有哪一本首印就印这么多。<b />

说白了,印这么多册,市场消化得了吗?<b />

“您有想法尽管说。”<b />

“嗨,我主要是担心印刷册数太多,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b />

“我相信能很容易就卖完。”<b />

许跃新笃定而自信道,“言情的受众群体很广,下到中学生,上到成家的姑娘小伙都可以成为读者。”<b />

“它的市场要比严肃文学广阔得多。”<b />

听到许跃新的看法,王潮垠陷入思索中,片刻后露出爽朗的笑容。<b />

“好,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我相信你的判断。”<b />

“就印它个100万册!”<b />

“还有关于印数稿酬,你的想法是……”<b />

“我希望能实行阶梯式印数稿酬。”<b />

“首印100万册,是一个分成比例,等到加印时,比例再往上加一点。”<b />

“一直加到封顶为止。”<b />

“我明白了,等于书卖得越好,作者能分到的比例越高,是吧。”<b />

“你让我想想啊。”<b />

王潮垠陷入沉吟道。<b />

自从国家去年出台规定,正式允许作者领取印数稿酬后,人民文学这边能够享受到作品销售分成的作者是越来越多。<b />

不过,所有人都是按照合同上约定好的固定比例领取印数稿酬,还没有谁提出过这样的阶梯式比例。<b />

所以说这有点难办。<b />

当然,也要考虑到许跃新的特殊性,他可是落笔即爆款的文坛新星。<b />

王潮垠心想道,决定先问问许跃新再说。<b />

“你打算按照怎样的阶梯比例进行分成?”<b />

“首印的100万册,按照10%的比例进行印数分成。”<b />

“后面每多印100万册,即提高2%的分成比例,直至18%封顶。”<b />

许跃新从容不迫,端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道。<b />

18%?<b />

王潮垠被这个比例吓了一跳。<b />

如果按照这个分成比例,那么杂志社的利润空间将受到极大压缩,只能说是微利销售。<b />

不行,得说服许跃新降下来。<b />

王潮垠在经过计算后决定道。<b />

许跃新看出王潮垠的想法,抢在他墙边开口了。<b />

“老王,我知道你觉得18%的分成比例有点高。”<b />

“可你想过没有,我的书得卖到500万册,才能达到这个比例。”<b />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各大书店的书架上,将摆满《挪威的森林》一书。意味着你们人民文学出品的书籍,将铺满整个渠道。”<b />

“其他出版社将会在渠道争夺战中彻底地输给你们。”<b />

许跃新运用他的市场经济思维,有理有据地说道。<b />

改革开放初期,各类物资的供应尚未达到充裕状态,尚处于卖方市场。<b />

说白了,就是只要能生产出东西,就一定有人买。<b />

再加上物流、交通尚不及后世发达,所以对渠道的争夺战就成为各类商家在拼杀时的关键。<b />

最新小说: [红楼同人] 谁说林黛玉没有哥哥 上门冥王 [综漫] 散兵的雷系监护 闺阁藏春-穿回古代写色文(NPH) [综英美] 论库洛牌与哥谭的适配性 末日红细胞 尸王凶猛:妖妻,亲一口 这个世界挺怪 五维 九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