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携大姨子同游<b />
“真的。”<b />
许跃新正儿八经道,“就是时间不确定,可能是明天,也可能二十年后。”<b />
朱綝反应过来了。<b />
“就你会贫嘴。”<b />
朱綝莞尔一笑道,“话说你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呀?”<b />
很棒,成功把女儿国王逗笑了。<b />
“今年五月。”<b />
许跃新答道。<b />
“哦?高考是在七月……”<b />
想到这,朱綝不禁肃然起敬。<b />
这意味着许跃新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仅写出了两部优秀作品,还考上了燕大。<b />
两人边走边谈,慢慢踱到社区外。<b />
逐渐熟悉后,朱綝开始和许跃新谈起自己的苦恼。<b />
“自从恢复高考后,学校和单位看待我们这批大学生的眼光就变了。”<b />
“我打听过,不止一个地方是这样。据说一些单位还在酝酿出台规定,打算在今后提拔、评定职称时,将我们视同高中生看待。”<b />
朱綝说话时的语气很平静,脸上看不出什么难受的表情。<b />
但许跃新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她话语中的忧心忡忡。<b />
打过两次交道后,他知道朱綝是在恢复高考前上的大学。<b />
当时上大学不用考试,走的是群众推荐、领导批示路线。<b />
当年大家还很羡慕朱綝这种能上大学的,因为如此一来就不用下乡了。<b />
人没有前后眼。谁知今日竟会一切颠倒过来,本来受羡慕的遇到了麻烦,相反下乡知青中还有人在高考恢复后进入大学深造。<b />
许跃新明白一个道理,像朱綝这样原本在单位享受大学生待遇的,如果有一天被降级视作高中生,那么最后实际受到的待遇,必然连高中生都不如。<b />
因为世界上永远不缺少嫉妒的人,看到她降格了,必定有人会上前踩两脚。<b />
“凡事往好处想,至少前几年你免去了下乡插队嘛。”<b />
许跃新温声安慰道,“至少有赚到的地方。”<b />
人诉说烦恼时,有时未必是想寻求到解决方案,可能只是一两句安慰,都能让对方心情好上很多。<b />
相反,在不了解对方具体底细的前提下给出解决方案,反而容易给别人增添新的烦恼。<b />
因为别人也有头脑,也会去努力思考寻找出路。<b />
既然朱綝目前还没找到出路,那就说明她能想到的各种解决方案受制于现实条件,都存在不可行的地方。<b />
相应地,自己就不用再提了。<b />
和许跃新想的一样,朱綝听到他的安慰后,唇角微微扬了起来。<b />
“你说得对,我是该乐观一些。”<b />
“像你这么积极,从小到大心态应该一直很好吧?”<b />
“还行。偶尔遇到麻烦,我就会想现在社会变化这样快,又何必过于上心。”<b />
“哦?你的意思是……”<b />
“嗯,我想说的是后面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政策陆续出台,本来许多困扰大家的共同问题会自然化解掉。本来人生道路被障碍堵住的人,也会因为拥有新的道路选择,而不用再理会原本的障碍。”<b />
“自然化解,新的道路选择……”<b />
听到许跃新的话,朱綝心中若有所感,自己念叨了一遍。<b />
许跃新没有再说什么,让朱綝一个人去感悟。<b />
沉寂间,两人走到社区外的树林后边,周围不再有其他行人。<b />
“你能举个例子,给我说明刚才的道理吗?”<b />
一片郁郁葱葱中,朱綝诚心请教道,“我刚才认真琢磨了你说的话,感觉好像明白了什么,又有点不太懂。”<b />
此刻,朱綝看向许跃新的眼神已不仅是最初的欣赏,还含着佩服。<b />
经过刚才的对话,许跃新在她眼中已不止是一位作家,还是一名富有哲理的人生导师。<b />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从咱们小时候开始,买肉就要肉票。”<b />
“不知道多少人家,都为那张小小的肉票苦恼过。肉票不够吃、老人贴补某一个子女肉票,其他子女有意见、同样用肉票,有的人有关系能买到肥肉,没关系只能买到瘦肉……”<b />
“你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吧?”<b />
“嗯嗯。我上大学时,同学里就有人抱怨过这事儿。”<b />
“那你现在想想,近两年来大家为肉票发愁的时候是不是变少了?”<b />
“一方面大家的猪肉定额增加,另一方面开始有小摊贩进城卖肉,在他们的摊子上不用肉票也能买。”<b />
“曾经困扰所有人的吃肉难题,不就这么解决了?”<b />
许跃新循循善诱道。<b />
农村包产到户后,从事养殖的农民变多了。<b />
尽管他们的养殖规模还很有限,但还是有人愿意自家少吃,把剩余的猪肉、鸡鸭鱼什么的拿到城里卖。<b />
这些肉类是供应计划外的产物,不需要肉票,给手里有钱的市民提供了额外吃肉机会。<b />
听完许跃新的话,朱綝仔细一回想,发现好像真是这样。<b />
近两年,特别是近半年来,自家桌上见到肉的次数增加了。<b />
这不就是典型的政策出台,为大家解决共同的难题吗?<b />
“相信我,和吃肉的难题一样,困扰你们这批大学生的共同问题,也将随咱们国家的发展,得到解决机会。”<b />
许跃新勉励道。<b />
其实,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许跃新已经想到该如何破解朱綝眼前的困境。<b />
只是这个方案具有一定冒险性,在朱綝还没有表现出急迫前,他不能说出来。<b />
“你说得对,一定会有机会解决。”<b />
朱綝神情振作道,语气尽是许跃新给的信心,“我应该打起精神。”<b />
许跃新见达到鼓励的目的,于是笑了笑:“回家叫阿姨敞开了买猪肉,别心疼肉票。”<b />
“再过一段时间,这玩意就没用了。”<b />
“啊?废除猪肉票?”<b />
朱綝惊诧道。<b />
许跃新能理解她的反应。<b />
如果一样东西从人的童年就开始限量供应,那么紧缺意识就会成为刻在大家灵魂深处的思想钢印。<b />
哪怕想一下打破限量,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事。<b />
“严格来说,不能叫废除,但确实从今往后就没什么用了。”<b />
许跃新严谨道,“用不了多久,这一天就会到来。”<b />
1980年,nb市率先敞开供应猪肉,取消凭票购买。<b />
不久,京城、广州等大城市相继跟进。<b />
至于彻底废除猪肉票,则是1984年的事,到那时冲在前头的将是广州、深圳,其他城市的跟进时间各有差别。<b />
“我还是不敢想。”<b />
朱綝老老实实道,“家家户户还是拿它当成宝贝呢。”<b />
按照朱綝设想,以后可能就是国营商店的猪肉继续凭票供应,但自由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b />
就目前来说,她还无法接受票证将逐步退出日常生活的预言。<b />
“要不要打个赌?”<b />
许跃新语气不经意地问道。<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