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都市言情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 第17章 全员大佬的高端局

第17章 全员大佬的高端局(1 / 2)

第17章 全员大佬的高端局<b />

“采访的形式偏严肃,是被访者对访问者的单向信息输出。如果能改成几个朋友聊天随谈的方式进行报道,效果会更好。”<b />

“相比起严肃的对话形式,随意一点的聊天,不会激起读者的抗拒心理,会让他们更有代入感,所要传递的观念更容易为人所接受。”<b />

放到后世,许多对名人大咖的访谈,都是以几个人聊天的形式进行,大家都有发言机会。<b />

发言的角度一多,观众不管原本秉承怎样的观念,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想法贴合的,相应地就更容易受到吸引。此时被访谈者的思想观念会有更多机会得到传播。<b />

这种方式在当前年代还未出现过。许跃新考虑过这一点,他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b />

王潮垠听到许跃新的观点,想了想后认为他的理念很先进,富有道理。<b />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润物细无声,对吧?”<b />

王潮垠带着颇有感悟的神情道,“我支持你的想法。回头我去做人民日报那边同志的工作。”<b />

“你是被访问者,他们应该会尊重你的要求。”<b />

“关于访问内容的话,肯定是围绕着你的《高山》一文展开。核心是文风,当然由文风我们可以延伸出很多东西。想形成宣传效果,还是得依靠延伸部分。”<b />

“目前市面上伤痕文学风行,我们还是想围绕你的作品,带来不一样的东西。”<b />

不一样的东西?<b />

王潮垠所说的这句话,和许跃新当初进行创作时的考虑不谋而合。<b />

从1977年伤痕文学问世,再到1978年《伤痕》一书正式为流派定名,中间出现过不知道多少同题材的小说。<b />

说白了,作品同质化很严重。许跃新写《高山下的环》,就是为了通过新的题材、文风,打造出一部更受欢迎的小说。<b />

执笔写作过程中,他也经历过诸多思考。<b />

要是能通过访谈,把自己思考的成果传播出去,无疑能为《高山》本已居高不下的热度再添一把柴,让春风这个笔名更加响亮,给自己带来新的物质和名誉收益。<b />

“《高山》的文风是歌颂崇高,不回避黑暗,回头看的同时,更偏向于眺望远方。”<b />

“延伸开来,无非就是身为作者的创作理念,以及文风与时代之间的呼应。”<b />

许跃新有条不紊地介绍道,向王潮垠展示自己的思路。<b />

“你说得很对,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内容。”<b />

王潮垠肯定道,“若按照你的意见举办随谈,那除了记者同志,还要邀请其他人。”<b />

“我后续会告知你人选,你有想法告诉我,我们会认真考虑。”<b />

在向许跃新交代安排时,王潮垠也在纳闷。<b />

王朦先前帮他确认过,许跃新是个新人无疑。<b />

而他的表现又这么老道有经验,连作品宣发环节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关键还很有道理,很能折服人。<b />

王潮垠今天终于相信,有的人天生就是走文学这条道路的。<b />

……<b />

和王潮垠的谈话结束后没几天,一份随谈人选名单被送到许跃新手中。<b />

王朦、王潮垠,还有人民日报记者,拟定的随谈地点是王朦家中,时间在三天后。<b />

许跃新手持电报读完一遍,真切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精英荟萃。<b />

王潮垠,是人民文学杂志社未来的副主编。<b />

最新小说: [红楼同人] 谁说林黛玉没有哥哥 上门冥王 [综漫] 散兵的雷系监护 闺阁藏春-穿回古代写色文(NPH) [综英美] 论库洛牌与哥谭的适配性 末日红细胞 尸王凶猛:妖妻,亲一口 这个世界挺怪 五维 九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