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方言把图纸收起来过后,店里就又开始来患者了。<b />
方言就给人看起病来。<b />
连续看了三个病人后,后面又没人来了。<b />
方言感觉像是又回到了最开始的坐诊的日子,那叫一个轻松惬意,一中午看几个人,一晃就过去了。<b />
出门去上了个厕所,方言回来的时候,就看到有辆很眼熟的吉普,停在了同仁堂门口。<b />
方言想起来,这应该是在华夏中医研究院里看到过的吉普车。<b />
上面还有个红十字呢。<b />
不用猜,大概率都是来找他的。<b />
来到店门口朝着里面看了一眼,就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自己诊台前。<b />
方言立马招呼道:<b />
“玉川教授!您怎么来了?”<b />
王玉川转过头,举起手里的文件袋说道:<b />
“刚从卫生部过来。”<b />
方言一下就明白了,问道:<b />
“破格救心汤的审核流程走完了?”<b />
王玉川点点头:<b />
“嗯,走完了。”<b />
“刚才通知我去拿回执。”<b />
方言笑着邀请王玉川到诊台后面坐下,说道:<b />
“那挺好啊,接下来就是全国推广了。”<b />
说完方言就准备去给王玉川泡茶,就在这时候王玉川却稍微犹豫了一下,说道:<b />
“这个……暂时不是全国推广。”<b />
“嗯?”方言一怔,回过头看向王玉川。<b />
王玉川拿出文件,然后说道:<b />
“上面的安排是各主要城市的中医院,包括南通中医院先使用这个方子。”<b />
“主要原因是他们内部评估安全性后,没有拿到一致性意见,有人支持也有人不支持,所以暂时就定成这个样子了。”<b />
方言皱起眉头问道:<b />
“已经有两个成功救治的医案,还有您,程老,朱老背书,这都不能证明安全性?”<b />
王玉川说道:<b />
“没办法,你也知道现在还没有部长,情况比较复杂,能够做出这个安排已经是非常努力的结果了。”<b />
说完拍了拍方言肩膀:<b />
“主要城市中医院,也不少了,而且还是暂定的嘛,到时候成功的医案多了,自然也就有说服力了,说起来也就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b />
方言皱起眉头点点头:<b />
“嗯,这倒越是。”<b />
虽然表面如此,但是方言心里已经在想这背后的事儿了。<b />
他是没想到,准备这么齐全,居然还是出现了阻碍。<b />
这要是后面换个反对的人上去,没准一句话就又给禁了。<b />
说到底还是自己认识的人不够多,关系网不够硬。<b />
本来以为有三个大佬在自己背后撑腰,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后,结果没想到还是出现这样的情况。<b />
之前方言还觉得自己关系网已经够牛逼了,现在这种感觉一下就被眼前遇到的事情给打消了。<b />
强中更有强中手啊,一山还比一山高。<b />
看来光是医案帮着附子背书还是不行。<b />
最好还是得把权威的华夏药典也捎带上。<b />
另外还有《中药炮制学》这本书也得尽快整出来,最好能够成为1977这一届的中医大学生的教材之一。<b />
甚至方言打算直接把附子医案添加到书里面。<b />
前世方言就听过一句话,权利不用过期作废。<b />
好不容易弄到个著书的机会,哪能不用?<b />
想到这里,方言发现写书这事儿,远比自己想的还要迫在眉睫。<b />
……<b />
接着方言又在王玉川口中打听了一下部里面的情况。<b />
喝了一会儿茶后,患者也来了,王玉川站起身,对着方言说道:<b />
“行了,我就顺道过来通知你一下。”<b />
“还得赶回去给南通朱老发个电报。”<b />
方言见状也没留他,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了刚才画的艾灸盒图纸:<b />
“对了,玉川教授,我这里有个小发明的设计图,你拿回去交给程老看看吧。”<b />
“什么东西?”王玉川接了过去。<b />
方言解释道:<b />
“艾灸用的盒子,您瞧这是我今天画出来的图纸。”<b />
王玉川看明白后,说道:<b />
“有点意思啊……怎么想到的?”<b />
方言说道:<b />
“就是看着我助手拿着艾条忙活挺累的,就突发奇想,打算做这么个东西出来。”<b />
“这玩意儿的灵感就是从蜂窝煤盖子上来的。”<b />
“您瞧这一拧一开,不就像是风门嘛。”<b />
王玉川也看笑了:<b />
“好东西啊!”<b />
“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不管是从制造成本还是适用性都是非常棒的,程主任看到肯定喜欢。”<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