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沅从班荆馆出来,走上星桥时稍稍犹豫了一下。<b />
他在考虑,要不要去凤凰山下寻找鸭哥。<b />
这一天下来,他的腿都要跑细了,急需一个助手。<b />
别看这个助手只是替他跑腿打杂儿,但杨沅所有的秘密几乎都无法瞒住这个人。<b />
所以,这個人必须绝对可靠。<b />
在杨沅心中,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鸭哥。<b />
只不过看看此时天色,若再绕道去凤凰山,只怕等他赶到时,陆亚已经回家了。<b />
还是去陆家骡马店堵他吧。<b />
想到这里,杨沅便径直回了临安城。<b />
等他还了骡子,回到后市街附近的中瓦子时,已然天近黄昏。<b />
“王妈妈茶坊”前,车轿络绎不绝,茶坊中已经是人满为患了。<b />
一楼散座区,本来每张桌子只有四个座位,此刻却都挤了七八个人。<b />
二三楼的雅座,除了已经被人预订客人却还没到的,也都挤得满满当当了。<b />
茶坊门口,仍然有许多客人赖在那里不走。<b />
他们也知道茶坊里边已经没有座位了,可就是不舍得走。<b />
他们是来听书的,今儿是曲先生“说三分”的最后一讲,太多人想第一时间知道大结局了。<b />
虽然站在外边听不到说书人的声音,可里边的听众可以往外边传话呀。<b />
“说三分”也就是“说三国”,北宋时汴京的瓦子里就有说书人讲这个故事了。<b />
北宋时候“说三分”最出名的评书艺人,名叫霍四究。<b />
如今临安城里“说三分”最出名的艺人,名叫曲涧磊。<b />
曲先生如今在勾栏瓦子里的声望,已经把他的前辈霍四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b />
临安如今有大型瓦舍二十四座,勾栏不下百余处,都在疯狂地挖角曲先生。<b />
那些自知竞争不过的瓦舍就派了人来,不惜重金也要在曲先生说书的地方买一个位置。<b />
他们来时都携了纸笔,曲先生那边说书,他们就埋头速记,回去后整理出来照本宣科。<b />
尽管是转了一手的故事,照样是客似云来。<b />
因为曲先生的“说三分“,和前人说过的故事全然不一样。<b />
杨沅见此盛况,不禁微微一笑。<b />
从那拥挤不堪的街头慢慢走过去时,他的心中有种莫名的得意。<b />
玉腰奴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的小歌伎,一跃成为临安十二花之一,是他的杰作。<b />
眼前“万人满巷”的曲先生说《三国》,同样是他的手笔。<b />
那种幕后大佬操纵一切的感觉……<b />
就像电影节时,机场上涌来无数的粉丝,狂热呐喊着他们偶像的名字,只盼他能向自己投来一眼。<b />
可是,无声无息地从镁光灯范围之外,悄然走过的那几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却是一言就可以决定他们偶像前程的真正大佬。<b />
那个远远看你一眼,都能让你兴奋欲狂的人,在这些大佬面前,却是要卑躬屈膝,俯首贴耳的。<b />
那种垂拱高座,俯瞰众生的感觉,他如今et到了。<b />
茶坊一楼的一间静房内,名噪临安城的说书艺人曲涧磊正在吃茶。<b />
三个年轻貌美的女茶博士侍候在他身边。<b />
两个给他捏着腿,一个给他揉着肩,<b />
那软绵绵的小手儿敲打在腿上,还真舒坦。<b />
说书台就设在一楼,因为声音是往上传的,若站在楼上,楼下的客人听不清。<b />
曲先生已经有五旬上下,头发花白,穿着一袭并不算新的长衫。<b />
看那模样,像极了一个穷酸秀才。<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