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收魂米的制作(44)<b />
苏午随手拧断铜锁,掀开箱子,露出了箱子里一排明晃晃的银锭。<b />
每一个银锭都有一两,<b />
而箱子里放了足足五十个银锭。<b />
当下时局混乱,物价亦跟着飞涨。<b />
此时大明朝铸造的铜钱购买力连连下跌,<b />
但白银、黄金的价值反而越发坚挺。<b />
如今兵凶战危,<b />
可以驮负货物的骡、马、驴、牛等牲畜的价格水涨船高,<b />
以往只要十吊钱左右就能买到的壮骡,<b />
时下就需要二十吊钱,乃至更多,才能买到一匹合心意的好骡,<b />
至于马儿的价格就更不必说,<b />
打仗最需要战马,<b />
当下各地都缺马,有些军卒甚至都是把骡子、驴当马来驱驰,<b />
一匹真正的马儿,便是驽马,价格也要四五十吊钱,上好的战马价值百贯、乃至数百贯都有可能,<b />
而且还很容易买不到。<b />
不过,<b />
若把铜钱换成白银的话,<b />
远的如马匹这种大牲口的价格且不谈——这都是有价无市的东西,<b />
像是一匹好骡,<b />
只要最多不过十二两白银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匹!<b />
苏午看了眼箱子内的五十两白银,<b />
又抬头看向崔玉兰。<b />
崔玉兰瘪了瘪嘴,<b />
返身从载了两床被褥的排子车上取下一个瓦罐,<b />
她揭开瓦罐的泥封,把里面的铜钱都倒进了装着五十两白银的箱子内,<b />
哗啦啦,<b />
在瓦罐里保存完好,犹如新铸的铜钱散入箱内,<b />
黄白之物的光芒耀人眼目。<b />
“我家积蓄,只有这么一点了!”崔玉兰很是心疼地说道。<b />
旁侧的招娣见状,<b />
顿时有些窘迫。<b />
她身上并没有什么银钱。<b />
可是她看到招娣都给了苏午少说有一吊钱,自己却一文都拿不出来,内心十分不好意思。<b />
犹豫了片刻,<b />
招娣小嫂子取下头上的一支铜簪子,<b />
也放进了木箱里,她声若蚊呐道:“待到妾身以后赚得银钱,再来报答小郎救命之恩。”<b />
“诶呀,小嫂子误会啦!”崔玉兰连忙出声,向招娣说道,“原是我和他约定好的,给他一些钱财,和姐姐没什么关系的。”<b />
说着,她转身看向苏午,<b />
苏午拿起那根铜簪,将之递还给招娣。<b />
这女子身上只此一物傍身,<b />
他却不好再像对崔玉兰那般,从其身上收利是:“这根簪子你留着就是,崔玉兰给我钱财,本就理所应当。你俩情况不太一样,莫要将此放在心上。”<b />
崔玉兰跟着点头,<b />
暗下里又颇觉委屈。<b />
自己与招娣嫂子都是蒙他搭救,才能活得性命,<b />
如此又哪里情况不一样了?<b />
不过,她旋即又想,<b />
小郎只收了她的钱,<b />
未收下招娣小嫂子的簪子,<b />
岂不也说明自己与小嫂子不一样?<b />
想到这里,她又暗暗窃喜了起来。<b />
苏午不知这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里,两个女人起了多少幽微心思,<b />
他把装满财帛的木箱,以及一堆破铜烂铁、排子车都拖入阴影里,<b />
向二人说道:“我们需要议一个说法出来,<b />
回去以后,<b />
才好向师父解释,<b />
这些银钱、刀枪兵器是从何而来?”<b />
……<b />
天色近黄昏的时候,<b />
苏午推着排子车,带着儿女从东边的土路上赶回了灶班子。<b />
排子车上用布包好的铁器,<b />
随着车辆颠簸而不断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b />
坐在条凳上抽烟的胖老者,见苏午领了俩人回来,便眯起了眼睛,<b />
待苏午放下排子车后,他未有先检查车上的东西,<b />
先看了看苏午身后跟着行礼的两女,<b />
左边是崔玉兰,<b />
瓜子脸,柳眉杏眼桃腮,一看便是男人都喜欢的长相,漂亮。<b />
右边是招娣,<b />
鹅蛋脸,大眼睛,肤色还白,也长得俊!<b />
李岳山张了张嘴,熄了烟袋锅,趁二女不注意的时候,他狠狠地瞪了苏午一眼,才指着招娣问道:“大徒弟,这位姑娘是怎么回事啊?”<b />
“自十里河村救回来的。”苏午平静作答,将招娣的来历说得清楚。<b />
胖老者观察着徒弟的神色变化——什么也没看出来,<b />
倒是听徒弟言及招娣夫家被贼匪全杀死的时候,<b />
招娣眼里泛起了泪光,<b />
老者顿知徒弟所言是真。<b />
“庄子上便没有男丁、小童儿了么?”老者随口问了一句,<b />
见招娣的神色忽然变得窘迫,<b />
他连忙转移了话题:“可怜十里河村,原本也是个大村落,叫一窝贼匪给祸害了,可恨这些贼匪,可恨——”<b />
说到后面,李岳山叹了口气。<b />
贼匪固然可恨,<b />
但最可恨的又怎会是这些贼匪呢?<b />
若能吃得饱饭,有事可做,能挣到钱,<b />
不是那些天生恶性的人,<b />
哪个又愿意做人人喊打的匪类?<b />
“姑娘既然正好被我这个徒弟撞见,投我这个灶班子来,那便是一场缘分。<b />
你和玉兰,<b />
以后便都是我这个灶班子的人了。”李岳山这话一说出口,招娣才放下心来,<b />
她连忙跪下给李岳山磕头道谢。<b />
李岳山摆了摆手,让崔玉兰把招娣拉起来,<b />
他转而去看排子车上的东西。<b />
两床被卧——从崔玉兰家里搬出来的,都很素净,<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