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塑像 粉饰(22)<b />
像是打印机里不断吐出一张张纸页,<b />
又如流水线上泻下一件件完工的产品。<b />
半旧的功德箱里,连续不断地喷出一张张写有‘億元’字样的紫色冥钞。<b />
那些钞票随阴风徐徐飘舞,<b />
寒意更加深重。<b />
周洋看着那个只到自己膝盖处的功德箱,却喷出了远远大于箱子体积的一张张冥币大钞,一时间目瞪口呆,讷讷半天不能言语!<b />
一张张有尺许宽,怎么看都没法从裂口狭窄的功德箱里,喷出来的亿元大钞被阴风携裹着,在周洋四周打着旋飘动。<b />
在它飘坠地面的过程里,纷纷无火自燃,<b />
冥钞燃起阴绿色的火,火中又飘出了多多血色的莲。<b />
那些莲坠落在周洋周围,就化作片片磨盘般大的莲瓣,血色莲瓣层层叠叠,围绕着周洋,堆积成了一座莲台!<b />
血色莲台在阴绿火光的映照下,更显娇艳欲滴。<b />
周洋站在这莲台上,脸色惨白。<b />
他觉得好似有一双双无形的手臂箍住了自己的手脚,自己的身躯,让自己一步也动不了,连扭动身躯挣扎都做不到。<b />
周洋只能对着手机哭喊:“兄弟们,赶快联系超管啊!<b />
我动不了了兄弟们,你们快联系超管吧!”<b />
幸好,当下的诡异并不存在这种能力。<b />
这是苏午的用户id。<b />
他自然不会在此时帮着周洋去联系什么的,<b />
苏午将没有办法了知周洋那边的情况,根据那个与龙山有牵扯的公墓纪念馆,来调整自己当下的对策!<b />
此时,<b />
血色莲台已经凝聚形成。<b />
周洋脸上的血色渐少,他的肤色、发色、瞳色都在逐渐斑驳、起卷,如油采般脱落。<b />
像是一具泥胎!<b />
他嗫嚅着嘴唇,喉咙里还能发出声音:“快——”<b />
莲台前,<b />
功德箱里积蓄的钞票似乎已消耗大半。<b />
不再喷薄式向外涌出,<b />
而是一张一张,很有节奏地,以三到五秒的时间不断往外弹出。<b />
弹出的每一张冥钞,都由原来的一亿面值,变成了当下的十亿面值!<b />
十亿面值?<b />
十倍!<b />
苏午看着那个功德箱很有规律地不断弹出一张张钞票,忽然间心有所感,转头看向自己这边,排队往功德箱里不断投钱的村民们!<b />
每有一个村民往功德箱里投入一张十元面值的纸钞,<b />
对面那同样半旧的功德箱中,都会弹出一张十亿面值的冥钞!<b />
所有村民都是如此,<b />
没有例外!<b />
——怪不得纸钞投入功德箱后,箱子里却空空如也。<b />
原来所有的纸钞都在无形中被转移到了周洋那边,化作一张张冥钞,产生出某种诡异至极的力量!<b />
苏午心头凛然,<b />
目光死死盯着那一张张弹出的十亿冥钞,<b />
先前喷出的一张张亿元冥钞,化作了血色莲台,聚集在周洋周围,把他固定在莲台上,使其自身也逐渐泥胎化,<b />
那么,当下弹出的这张张冥钞,又会产生何种效用?<b />
苏午内心其实清楚,<b />
自己当下不阻止村民继续投钱,就是把周洋架在火上烤,把他往死路上逼——可现下又有什么办法?<b />
周洋不死,<b />
这边的所有村民都要因为无钱投入功德箱,而被视觉里的泥胎带走!<b />
说牺牲周洋一人,拯救大多数村民,未免太过虚伪。<b />
当下苏午之所以没有出声阻止村民投钱,其实还有一重原因——他内心隐约有一个预感:即便这次所有村民都往功德箱里投了钱,也休想当场让周洋死亡!<b />
每个村民视觉里的泥胎,与他们各自距离仍然比较远。<b />
远未到迫近村民身畔的地步,<b />
既然如此,<b />
村民们这边‘进度条’还在持续往前推进,与之相应对的周洋那边,怎么可能一下子完成‘读条’?<b />
经历过数次诡异事件,苏午已经总结出一条铁律:诡的世界里,<b />
所有事物看似毫无关联,无迹可寻。<b />
实则处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b />
环环相扣,种种线索一一对应!<b />
那一张张十亿冥钞被阴风吹袭飘飞,在下坠的过程中被阴绿火焰点燃,<b />
火焰中,<b />
扑簌簌抖落斑斓粉灰,<b />
一堆堆粉灰散落于莲台四周,<b />
犹如墙画师傅丢在墙边的油漆桶。<b />
此时,莲台上还缺少一个为‘周洋’涂抹油采,塑化神像的工艺师!<b />
‘龙山公墓纪念馆’门口,<b />
一直僵立在那里,无声观看着这场好戏的十余个黑影,随着一堆堆粉灰出现,也各自迅速动了起来!<b />
瘸腿、年过半百的老人挪着步子,背着个装满塑料瓶的编织袋从阴影里走出。<b />
他无意识地践踏着地上的粉灰,使得自身沾染上斑斓的色彩,一瘸一拐地走到莲台上,站在了泥胎化愈发严重的周洋身边。<b />
周洋自身被浓重的诡韵感染了,<b />
身躯泥胎化越来越严重,<b />
那些原本让他皮肤呈现泥胎化的诡韵,此时正逐渐向他的肌理、血肉侵蚀!<b />
他骇然地看着瘸腿老人站在自己身旁,<b />
某种若有若无的感应在他与瘸腿老人之间滋长。<b />
随后,<b />
又有瘦小的老太太浑身裹满粉灰,站在了周洋另一侧;<b />
带着孩子的妇人和自己的孩子一前一后,围着周洋站立着;<b />
越来越多的人簇拥在周洋身畔。<b />
甚至爬上他的头顶,<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