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天才之间的默契<b />
认真查看着有关这种材料的各项实验数据,宁晨也找到了一些问题。<b />
“徐老师,这种材料的合成,应该并不容易吧。”<b />
“没错,你这是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合成了一点点这种新型的纤维材料。相比于之前的多孔硅纳米材料,这种纤维材料的合成难度要提升太多了。”<b />
甚至这些天来,实验组合成的纤维材料,也还不够用在一块标准的锂电池负极上面,也就只有实验测量的意义。<b />
想要成功的进行应用,需要找到这种纤维材料更加高效的合成方式,这样的话也才能够有更高的应用价值。<b />
宁晨默默的将这个问题记在了心里,一边做着实验,一边试着去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b />
在脑力指数大幅提升之后,宁晨逐渐掌握了一些一心两用的能力。<b />
这就好像是计算机的多线程功能一样,可以在互不影响的情况下,同时处理多个任务。<b />
在宁晨的不断思考之下,宁晨想到了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b />
中午休息的时候,宁晨一边吃着饭,一边向徐洲问道:<b />
“徐老师,你说有没有一种材料,拥有类似于二维的六方通孔结构,空间群尺寸大概在6左右?”<b />
听到宁晨的问题,徐洲先是愣了一下,转而问道:<b />
“宁晨,你问这个干什么?”<b />
“上午做实验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就是使用类似于模板的材料,来对这种硅-碳纤维材料进行批量的制备。”<b />
听完宁晨的解释,徐洲马上停下了吃饭的动作。<b />
“宁晨,伱这个想法真的可以一试啊!你说的这种材料,我们真的有可能制备出来!”<b />
在纳米材料领域,徐洲的经验要比宁晨更加的丰富。<b />
“徐老师,你指的是哪种材料?”<b />
“几句话也说不清楚。我们快点儿吃,吃完回去我们再详细说。”<b />
宁晨和徐洲都加快了吃饭的速度,狼吞虎咽的把饭吃完之后,便返回了实验室。<b />
徐洲拿出纸和笔,在纸上画起了一些图案。<b />
“宁晨,你刚才说的类似于二维的六方通孔结构,是指的这种吗?”<b />
看清楚徐洲纸上画的图案,宁晨点点头说道:<b />
“是的,就在这样的结构。徐老师,这种结构的材料我们真的可以制备出来吗?”<b />
徐洲画出来的图案,跟宁晨之前脑海中想象出来的几乎完全一致,两个专业能力很强的人一起交流,就是会有这样强大的默契。<b />
“至少从结构上,还是完全可以制备出来的。只是你说的那个空间群尺寸,我不知道能否准确的达到。”<b />
“嗯,这个一开始确实很难精准的确定下来。那徐老师,我们研究一下具体的思路和方案?”<b />
既然整个项目中出现了新的转机,徐洲和宁晨都希望重新计划一下之后的实验。<b />
这个时候,隋枫走了过来,问道:<b />
“徐老师,下午的实验现在开始吗?”<b />
“实验先不着急做,隋枫你先去忙你的吧,一会儿有事我再叫你。”<b />
隋枫倒也乐得清闲,反正自己之前刚刚发了一篇论文,硕士毕业并没有什么压力。<b />
隋枫离开后,徐洲和宁晨继续讨论起了,有关这种二维的六方通孔结构材料的问题。<b />
这种材料在材料学中,属于介孔分子筛材料的范畴,合成方法和类型都有很多种。<b />
徐洲找出了几种自认为最符合宁晨理想中的介孔分子筛材料,宁晨听完也觉得,这些材料的确有可能满足自己的要求。<b />
两人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很快对后续的实验方案达成了一致。<b />
“那接下来,我们先把手头的实验停一停,先尝试着去合成这种介孔分子筛材料吧。”<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