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411章 称帝,改元,华夏历

第411章 称帝,改元,华夏历(2 /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朕希望与诸卿休戚与共,万众一心,通过强大的决断力,完成乾元盛世。”李瑄在文武大臣争论不休的时候,将乾元年号说出。<b />

“乾元……”<b />

文武百官再听李瑄的解释后,交口称赞。<b />

乾元也有开创新纪元的寓意。<b />

乾相比贞,更锐利一点,符合李瑄的赫赫武功。<b />

“臣赞同国家以乾元为年号。”<b />

李岘作为宰相,他最先表态。<b />

年号的选择,往往是皇帝优先。<b />

就算皇帝不与大臣商议,自己从《易经》中翻出一个年号进行改元,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b />

以乾元为年号,也确实可以服众。<b />

“臣赞同改元乾元……”<b />

裴遵庆、路嗣恭、韦见素等大臣也纷纷赞同。<b />

自然不会有一个人反对。<b />

“好,秘书监将此事宜写在诏书中,明日改元乾元元载。”<b />

李瑄让秘书监王维起草登基大典的诏书。<b />

现如今,还是以载纪年。李瑄认为没必要改正。<b />

就如天宝元年改州为郡。<b />

历史上在李亨登基后,立马就改回来。<b />

十几年来,百姓好不容易适应郡,折腾起来也没意思。<b />

郡,比单名的州更有地理辨识度,寓意深刻。<b />

就比如河西走廊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b />

武威,霍去病为华夏开疆扩土,纪念他的武功威名。<b />

张掖,张国臂掖,直通西域。<b />

酒泉,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故而得名。<b />

敦煌,敦,大也;煌,盛也,寓意在沙漠绿洲上,有一座盛大辉煌的城市,宛若明珠。<b />

类似于此的郡比比皆是。<b />

李瑄在永乐和乾元,选择后者。<b />

他会将永乐作为美封,给予自己的长女李蓁蓁。<b />

除了寓意外,希望她永远快乐。<b />

“遵旨!”<b />

王维领旨。<b />

“改元虽定,但以年号纪年,对历史记录、编写等方面非常不便。朕决定将《黄帝历法》设为大唐正式纪年,在年号纪年之前。并将黄帝历法改为《华夏历》,今为华夏历三四五四年……”<b />

李瑄又抛出重磅消息。<b />

华夏要有一个沿用的纪年法。<b />

这样可以增加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即便改朝换代,也可以延续下去。<b />

作为炎黄子孙,黄帝历法可谓是不二选择。<b />

黄帝历是轩辕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天下后命人所制定的历法。<b />

黄帝诞辰相传是三月初三。<b />

经过后世推算,黄帝出生在三千四百五十四年前。<b />

华夏历三四五四年,显得历史厚重。<b />

不过开元年间张守节推算黄帝历法的时候,比李瑄所知的晚了一百八十多年。<b />

张守节是盛唐知名学者,为史记作注,名《史记正义》,颇受文人的认可。可惜现在已经去世。<b />

他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但受限于消息,不能推演准确。<b />

李瑄提出的黄帝历法,让大臣们一头雾水。<b />

术业有专攻,研究历法的臣子可未有几人。<b />

当然,知道黄帝历法的官吏不少,就是不知如何去算。<b />

而且李瑄竟然将从黄帝历法还来的华夏历提在年号之前。<b />

代表以后史书记载、发布告示、科举考试等等,以华夏历法为先。<b />

见群臣无一人解释,李瑄遂扯着张守节的名义,以与张守节生前好友转述,解释华夏历法,以及其推演。<b />

将三四五四年这个推演功绩,算在张守节头上。<b />

作为人文始祖的黄帝,将他出生的那一日,作为华夏历的元年,再恰当不过。<b />

毕竟这是华夏第一位帝王,建立国家的雏形。<b />

为后世的华夏文明奠定基础。<b />

李瑄解释完毕后,连宰相李岘,和经验丰富的老臣裴遵庆都一脸懵逼。<b />

格局是非常大的。<b />

从一个王朝,扩大到整个华夏文明。<b />

让天下文人士子去探索、追求自己的根源,让引以为豪的文明之,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b />

是以,李瑄认为华夏历应该在帝王年号前。<b />

但新东西,想让人接受十分困难。<b />

“明日登基诏书,一定是华夏历在最前。”<b />

李瑄向王维吩咐道。<b />

秘书监的官吏已经将华夏历的介绍和推演依据记下。<b />

他必须要推行华夏历。<b />

李岘看透华夏历长久推行,会动摇大唐在一些人心中的地位。<b />

他看向李瑄智慧的目光,显然李瑄也知道。<b />

只要大唐的掌权者勤政为民,改革弊缺,这无关紧要。<b />

如果气数已尽,就该由其他统治者代替。<b />

一旦华夏历深入人心,想废除可没那么容易。<b />

他希望华夏历能成为全世界的历法,去代替某位神诞辰的那个历法。<b />

首先,会借助大唐的影响力,向波斯地区推广。<b />

王维领命,李岘和诸大臣没有多劝。<b />

更多的是要回去研究一下华夏历的具体。<b />

陛下定今年为华夏历三四五四年,就如同圣旨。<b />

随即,商议大赦天下之事。<b />

李瑄不想大赦。<b />

因为大赦天下,除了“十恶”外,不论轻重罪犯,都可被赦免。徒刑者可以从边疆回归。<b />

这定然会影响社会风气。<b />

但自古新皇登基,必然大赦。并减少朝政的压力。<b />

现天下犯人属于较多的阶段。<b />

最终,李瑄决定除了十恶不赦外,还设立三不赦。<b />

唐军逮捕的众多叛军俘虏,肯定是不能赦免,叛乱在十恶不赦之内,他们要为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b />

新设的三不赦,一为奸淫妇女者;二为故意杀人者,或致人残疾;三为拦路抢劫者。<b />

这是除十恶以外,十分恶劣的罪名。<b />

事实证明,犯过法的人,比普通人更犯法的概率更大。<b />

李瑄规定,以后徒刑,皆发配至西北、黄土高原上,进行植树造林,六年得归。<b />

并严令,不会再轻易特赦。如改元、立太子、立皇后等,不得劝谏大赦天下。<b />

李瑄当太子的时候,有人劝大赦天下,被他否决。<b />

律法不一定要严苛,但必然要细致,面面俱到,不断吸收案例,取长补短。<b />

现在使用的《唐六典》,就有诸多纰漏。<b />

李瑄又下诏免去今年天下百姓的租、庸。<b />

虽然免税力度远远不如河南河北百姓,但可以让天下百姓感受到新帝的恩德。<b />

不出意外,今年可以进行除贱为良运动。<b />

“朕虽称帝,然天策上将、尚书令,朕仍兼之,卿等知晓。”<b />

与大臣议事到最后时,他着重向文武百官提醒。<b />

省得他们以为自己登基了,天策府会解散。<b />

不可能的,天策府是以后的军队总司令部,要进行改制。<b />

兼尚书令,李瑄也用心良苦,他要确立六部尚书的执行地位。<b />

改革需要强有力的执行部门。<b />

尚书右仆射将成为首席宰相。<b />

文武百官没人敢觊觎这两个位置。<b />

他们只是奇怪皇帝兼官职。<b />

但也有大臣猜测出李瑄要保留天策府,加强尚书省权力。<b />

议事结束,文武百官退下,他们暂时停止处理政务,要好好消化一下李瑄所说的内容,准备明日大典。<b />

长安城,羽林郎将李隆基退位,李瑄登基的消息传至东西两市、大街小巷。<b />

使百姓知道太子明天将进行登基大典。<b />

确定消息后,百姓载歌载舞,欣喜若狂。<b />

李瑄为新帝,平民百姓最认天命。<b />

他们仿若看到旭日东升,使天下光明。<b />

看李瑄在长安的这段时间,上下官吏恪尽职守,泼皮无赖不敢冒头。米价再次有所回落。<b />

百姓想着米价能落到开元年间。<b />

现在米价三十五文,相比以往,还是居高不下。<b />

主要是洛阳含嘉仓要优先向灾区运输粮食,新粮还未下来。<b />

长安的粮食并不丰裕。<b />

黄土高原几乎无森林,导致关中水土流失严重。作为大唐政治中心,京畿道户籍人口超过三百万,更别说京畿道奴婢众多,还有宫女、宦官、胡人、僧侣、道士、军队等等。<b />

使得这曾经的天府之国,不堪重负。<b />

自唐高宗以来,长安缺粮的问题就没断过。<b />

李瑄还要想其他办法。<b />

一些与李瑄敌对的大族,已经不抱有与李瑄对抗的念想。<b />

他们去拜见李适之、裴泛等,会见大臣,服软的意图再明显不过。<b />

那些嘴硬到底,倚老卖老的大臣,根本翻不起风浪。<b />

这一日,是载入历史的时刻。<b />

在长安城风起云涌的时候,李瑄最后一次回太子府……<b />

(本章完)

最新小说: 仙逆:杀神归来,开局娶妻李慕婉 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 我的青梅女友是西宫硝子 华娱之软饭王 我在聊天群,群友都是序列曲主角 从一人之下开始的御风剑术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红楼窃玉 女尊:娇养的疯批夫郎又翻车了 见手青【SM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