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三月梨,小相公<b />
十二月下旬。<b />
李瑄得知一些消息,陈留郡、灵昌郡、濮阳郡、东平郡、济北郡这六郡雪灾较为严重。<b />
路嗣恭已经到达长安,他举荐路嗣恭为河南道黜置大使、赈灾使,先一步率领两千禁军骑兵到洛阳,督促洛阳尽快将赈灾的帐篷、粮食等物资,送到灾区。<b />
他吩咐路嗣恭,所过官道,如果还有积雪。<b />
在哪个地界,问罪那个县令。<b />
尽快打通道路,将粮食和避寒之物,运到六郡。<b />
并用骑兵,率先送往六郡一些物资,以解燃眉之急。<b />
同时,李瑄下令兄长李霅,以使者的身份,将长安府库的粮食、赈灾之物,运送到灾区。<b />
并要求诸郡县驿站,每天都必须传达灾区的消息,以得快速调度。<b />
各地官吏得知是李瑄亲自主持赈灾,又派亲信为黜置大使,有直接问罪之权,皆不敢玩忽职守,认真处理雪灾。<b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 />
一年过,新一岁。<b />
天宝七载,戊子年至。<b />
然李瑄并未休假,而是全心全力,留在中书门下堂,处理政务。<b />
除雪灾的调度外,还有新法等准备实施规程。<b />
在李隆基的默认下,李瑄剥夺李林甫更多权力。<b />
那执政事笔,虽还在李林甫手里,但需要按照李瑄的吩咐签字。<b />
李林甫只能忍着李瑄,等待机会翻身。<b />
同时,李林甫非常恼火李瑄要将她国色天香的侄女姜月瑶纳为妾。<b />
他们又不是一般贵族的女子!<b />
在权衡之下,李林甫还是同意了。<b />
其实李林甫早就认为,姜月瑶嫁给李瑄为妻,非常困难。<b />
以李瑄现在的地位,可以拒绝,选别的贵女为妻。<b />
那天,李林甫将消息告诉在长安的姜月瑶。<b />
他没有考虑姜月瑶的想法。<b />
表伯父决定的事情,姜月瑶没有拒绝的资本。<b />
元正初四的大宴结束,李瑄回到中书门下堂,而李林甫却离开华清宫,回到长安城家中的嘉猷观。<b />
“圣人已经有将政事托付给李七郎的迹象。”<b />
李林甫坐在席上,向爱女李腾空说道。<b />
李腾空已是桃李年华,一如既往地清冷,超凡脱俗一般。<b />
和别的女冠不同,她是真的修道,类似于李泌一样,追求长生,禁欲、食素。<b />
所有她和李泌有着相同的气质。<b />
此时李腾空正在翻看一本医书。<b />
最近几年,她热衷于医道。<b />
李泌看透无法长生不死后,选择出仕为国家效力。<b />
李腾空比李泌更早看透,她甚至觉得祈福之求,都不太应解。<b />
她无法改变李林甫的决定,所以想通过学医,悬壶济世的方式,弥补父亲所犯下的过错。<b />
“正好,阿爷也可以休息一番。”<b />
李腾空直言不讳,明示李林甫该退出相位,不与李瑄争抢。<b />
“休息不了,太子不会放过为父,只有为父有权力,才能找到机会。”<b />
李林甫知道女儿的脾气,也未怪罪。<b />
“本有希望,父亲却不留余地,成为今天的局面。”<b />
李林甫导致李亨先后休妻、休妾,任谁都清楚李亨登基后,必拿李林甫开刀。<b />
牵连家人也是一定的。<b />
“可惜天下没有后悔的仙药。”<b />
李林甫经历种种事情后,终于后悔。<b />
以前他认为自己能整死李亨、整死李瑄,所以不会认错。<b />
当得知事情逆转很困难,才心中悔恨。<b />
“月瑶如何呢?”<b />
李林甫叹一口气,又问李腾空。<b />
当初舅父姜皎对他视若己出,现在却要为自己,将舅父的后代推入魔爪。<b />
“长安士女皆仰慕李相公,月瑶也仰慕。但阿爷在利用月瑶。”<b />
李腾空知道姜月瑶只是仰慕藏在心里。但她对李林甫的行径非常不认同。<b />
“如果李七郎成功了,希望因为月瑶,我的子女们不至于被李瑄屠戮一空。”<b />
“如果李七郎失败了,月瑶可以离开李瑄,人尽夫也,我必为她寻一个如意郎君。”<b />
李林甫也在未雨绸缪。<b />
因为李瑄太邪门了。<b />
其实让姜月瑶嫁给李瑄,没那么复杂的事情。<b />
一个女子,影响不了利益的博弈。<b />
仅仅是如此而已。<b />
“我不知李相会不会失败,但月瑶不会离开。”<b />
李腾空肯定地说道。<b />
李林甫却默不作声。<b />
“阿爷就不能和李相公一起推行新法吗?这正是阿爷的机会!”<b />
李腾空又向李林甫问道。<b />
“李林甫啊!他不是天宝元年的李林甫了。大势排来,这不是为父能决定的。”<b />
“李七郎选择站在历史的对立面,他想要如商鞅、李悝那样名留青史,难道不知道商鞅、李悝的结局吗?我只是站在更容易胜利的一边。”<b />
“为父想大胜李七郎一次!”<b />
李林甫眼角布满皱纹,回忆几年前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刻。<b />
那时的他,爪牙遍布朝堂。<b />
一言不合,杖杀大臣。<b />
文武百官,皆成宫道两旁的仗马,哪怕贺知章、王维之流,也得闭嘴。<b />
敢开口说话的,要么被贬出长安,要么血溅台阶。<b />
“既然这样,阿爷为什么还将月瑶送出去。阿爷已经输了。”<b />
李腾空想李林甫不要执著。<b />
“为父不会输的,为父有预感,李七郎的新法无法持久。他唯一的缺点是年轻,看不透人心。为父权势最盛的时候,也不会去得罪天下豪强。”<b />
李林甫笃定道,送姜月瑶,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b />
“梨又要开了……”<b />
李腾空突然说出这句话。<b />
李林甫本不理解,但见天空又飘起雪,以为只是庭院里梨树上挂雪。<b />
这是戊子年的第一场雪。<b />
几個时辰的飘雪,梨树上挂满“梨”。<b />
李腾空看着“梨”开,又看着“梨”在雪过天晴后消融。<b />
不存在了,或许李瑄会以这样的“梨”变法失败。<b />
李腾空又在梨树下观看医书,时间匆匆……<b />
直到三月下旬,道观中的梨树上,长满白色的梨。<b />
一时间,嘉猷观香气四溢。<b />
……<b />
这三个月来,李林甫依旧在李瑄的压力下渡过。<b />
他肯定不清楚,长安城内右相开过什么。<b />
由于李瑄的调度,此次雪灾虽受到损失,冻死者数百人,但官兵的粮食和救灾物资,以最快的时间,通过各地官府的辅助,到达受灾的六郡,让百姓得到一丝安慰。<b />
而大量的粮食、绢钱援助,温暖了百姓的心里。<b />
正常不可能调动这么多资源救援,是李瑄力排众议。<b />
百姓们都知道,官兵能第一时间到来,是李相调度有方,是李相心里念想着百姓。<b />
冰与火的较量,骄阳获得胜利!<b />
而骄阳就是李瑄!<b />
人们只听说过李瑄的传说,得知李瑄及冠封王,及冠拜相,古今一人。<b />
李相在变法,为百姓谋福祉。<b />
虽素未谋面,然百姓在私底下称呼李瑄为“小相公”。<b />
“相公”是对宰相的尊称,“小”除了年纪小外,还有亲切之意。<b />
因为人们觉得李林甫也是“李相”,称呼李相,不太舒服。<b />
小相公这称呼,从陈留、济北等六郡传出,很快就传到洛阳,以至大江南北。<b />
这样的威望,这样的风头。从民间到朝野,全盖首席宰相李林甫。<b />
通过路嗣恭的禀告,李瑄又以陈留令郑砚、韦城令宋苍治灾表现优秀,损失最小,提拔官升三级,入长安。<b />
地方官吏也知道李瑄确实是一名有为的宰相,就是对官吏的要求太过了。<b />
天下官吏那么多,其中不乏李瑄的支持者,他们全力帮助李瑄推行新法,以待李瑄赏识。<b />
此时,李隆基以李瑄赈灾有功。再领京畿道采访大使、闲厩使、长春宫使、铸钱使、广运潭转运使、含嘉仓出纳使、曲江宫苑使、长安两市使、和市和籴使、关内盐池使等十个使职。<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