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谁是首席宰相?杨玉环的助攻<b />
三日以后,天气消晴。<b />
又过七日,积雪渐渐消融,晴空万里无云的时候。李隆基在重明阁下,为李瑄举行拜相的宴会。<b />
在礼仪上,完成对李瑄宰相身份的肯定。<b />
宴会之上,貌似歌舞升平。<b />
那些不站队的朝臣,皆知晓一些消息,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b />
宴会结束,李瑄在中书门下堂,起草常平新法和常平新军的章程。<b />
他没有给李林甫,而是在李隆基到中书门下堂的时候,直接交给李隆基。<b />
李隆基观看完毕后,下令门下省签字。<b />
确立新法的执行权!<b />
除了新法外,李瑄还起草一份提拔的名单,他依然没有让李林甫看。<b />
李隆基只是看几眼,就让李瑄以吏部尚书对他们完成任免,提拔。<b />
并要求李林甫和裴宽同时签字。<b />
这份名单上,李瑄提拔颜真卿为吏部郎中,兼常平新法大使判官。<b />
提拔刘单为工部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天下迁民大使判官。<b />
提拔岑参为谏议大夫,兼侍御史,天下迁民大使判官。<b />
提拔李希言为善赞大夫,兼监察御史,慈幼堂使判官。<b />
提拔吕諲为内给事,兼监察御史,纠婚使判官。<b />
其余还有十几名僚属调回长安。<b />
另外,李瑄把李林甫曾经贬出长安的官吏,都召回长安,任以雄职。<b />
如杜琎、赵奉章等。<b />
另外李瑄又提拔地方一批他觉得靠谱的人充实朝堂,为变革之用,如被贬至江宁七年的江宁丞的王昌龄。<b />
李瑄知道,历史上的王昌龄本就是小小的县丞,结果还要被贬为龙标尉。<b />
是李隆基要贬王昌龄吗?<b />
肯定不是。<b />
八成是王昌龄写诗讽刺了长安哪个权贵,让王昌龄本就是一个小官,却如浮萍一样漂流。<b />
另外,提拔李颀、张镐、路嗣恭、颜杲卿、上官青等地方官吏、名士,调往长安。<b />
如张镐这种白身,授予右拾遗,只要朝廷有缺,他可以授予任何官职。<b />
有官职在身的,都会升迁。<b />
如王昌龄,李瑄授予侍御史。<b />
趁着他在御史台有影响力,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这种重职补齐。<b />
他特例提拔杜甫为从八品下的吏部考功主事。<b />
本来想提拔杜甫为左拾遗,但突然觉得杜甫不适合为这样的官职。<b />
还是在他的吏部为官,帮助他进行常平新法。<b />
“右相,签字吧!”<b />
李隆基走后,李林甫望着李瑄拟订的任免、提拔名单,脸色铁青。<b />
小贼欺人太甚!<b />
如杜琎这样,食古不化,总是找机会弹劾他,所以他将杜琎赶到穷乡僻壤去当县令。<b />
还赵奉章,也是对他不满已久的人物,他已经截留到一道赵奉章弹劾他的奏折。<b />
最关键的是,李瑄竟然要提拔赵奉章为吏部侍郎,这是在分享李彭年的权力。<b />
赵奉章是咸宁郡太守,进一步为侍郎,倒是合理的提拔。<b />
有李瑄开口,李隆基哪怕不清楚赵奉章的事迹,得知他是咸宁郡太守,就必然会同意。<b />
宰相上任提拔人,特别是李瑄要执行新法时提拔人,李隆基会全力支持。<b />
更让李林甫感觉感到可气的是,李瑄竟然将一介白身的杜甫,提拔为考功主事。<b />
制科考试才过去一个多月,这是在打他的脸啊!<b />
刚向李隆基禀告“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李瑄将在野的杜甫拉上来,针锋相对的意思太明显了。<b />
“举贤任能,唯才是用。李相提拔这些人才,有没有经过考验?”<b />
李林甫双手发抖,暗指李瑄要唯才是举,别胡乱提拔。<b />
“右相不必操心。吏部提交名单,圣人已经同意,你当初也没提出异议,赶紧签字吧!”<b />
李瑄催促李林甫道。<b />
他相信他提拔的,都是人才。<b />
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保持对李林甫的攻击性。<b />
他知道李林甫一定会千方百计,从鸡蛋里挑骨头。<b />
许多大臣靠拢到李林甫这边,且权力较重。<b />
李瑄需要一批能与李林甫分庭抗礼的帮手。<b />
李林甫听到李瑄的话,更加憋屈。<b />
他根本就没看到李瑄的任命书,等李隆基看完后,让他签字,当时他能直接拒绝吗?<b />
当他看到内容的时候,已经晚了。<b />
他现在总不能将李隆基追回来吧!<b />
“右相,圣人有言,签上名字,全力支持李相变革!”<b />
中书门下堂内,一旁的裴宽也在催促李林甫签字。<b />
李林甫咬着牙,他看了看李瑄,又看了看裴宽。<b />
最终选择咽下这口气,在委任状上,用执政事笔签上名字,又盖上中书门下印,确立对这批人任免和提拔。<b />
李林甫也意识到,李瑄在玩弄权术,让他这个首席宰相异常憋屈。<b />
等任命状上的一批官吏回到长安,就是李瑄势成的时候。<b />
经此一事后,中书门下堂的属吏暗自传言:执政事笔非首席,诸葛亮剑真宰相!<b />
这消息传到李林甫耳中,把李林甫肺都气炸了。<b />
他还没开始挑李瑄常平新法的毛病,李瑄就开始向他发难。<b />
而那些保守党的大臣,似乎并没有为李林甫分担。<b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是李瑄的准备和筹备的阶段,他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以确保万无一失。<b />
这期间,最先从京畿一带,传回一些信息。<b />
京兆和关内的大族,对常平新法的内容十分不满。<b />
奉天县,一群豪强大族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b />
“这李瑄的常平新法,简直是要断了我们的财路,他这样的人不得好死!”<b />
一名族长不避讳,对李瑄破口大骂。<b />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b />
更何况李瑄本就在豪强大族眼中“恶行累累”,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b />
哪怕李瑄封王的时候,他们也在私下直呼李瑄的名字。<b />
他们借百姓粮食,不是因为仁慈。<b />
而是想获得更高的利益。<b />
百姓还不起更好,他们可以趁机兼并农民的土地,再用计将他们收为农奴,消失在户口上。<b />
“是啊,以往我们在青黄不接时放贷,那利润何等丰厚,每年怎么说也能得到百亩田产,如今被这常平新法搅和了。”<b />
又一名族长拍着腿说道,对李瑄充满怨恨。<b />
这個匹夫杀豪强就算了,但他们又没有犯法,光明正大的得到土地。<b />
这个世界本就是大鱼吃小鱼。<b />
贵族就应该尊贵!<b />
李氏刚拿下江山的时候,哪有这种严苛的策令。<b />
现在想卸磨杀驴吗?<b />
“哼,那些贱民都跑去到朝廷的常平粮仓借粮,甚至还会放弃种我们的土地。我们该怎么办?”<b />
“可不只是如此,李瑄说不定会用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牵连我们。”<b />
“不错!这常平新法让我们在奉天县威望大减,百姓也不会再信服我们。”<b />
“我等需想想策略,不能让这常平新法继续推行下去。”<b />
“可李瑄深得圣人信任,此事怕是不易啊。”<b />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得联合起来,向官府施压,让官府向朝廷施压。”<b />
“对,一定要让朝廷知道这常平新法是卑鄙的小道。”<b />
……<b />
奉天县的豪强大族,七嘴八舌地议论,无一例外,皆是反对常平新法在奉天县实施。<b />
他们一起去见奉天令,请奉天令上奏圣人,收回成命。<b />
奉天令、奉天丞、奉天尉等官吏,一个个焦头烂额。<b />
他们一出门就被大族堵住,鉴于大族在地方的影响力,他们有时候在县衙不敢出来。<b />
地方官吏对李瑄,也非常埋怨。<b />
认为李瑄没事找事!<b />
上奏让李瑄停止常平新法,奉天令没这个胆子。<b />
他只能忍着,观察周围郡县时势。<b />
与奉天县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豪强大族们皆向地方官吏施压。<b />
聪明的地方官吏,只能强顶着!<b />
但一些地方官吏,或者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官吏,向李隆基上奏。<b />
祖宗之法不可变、贸然行法会有难以控制的事情发生、安居可以不需图变之类的的话,层出不穷。<b />
在他们的挑唆下,两京一十四道,阡陌尽飞马,一道道奏折密集地飞往长安。<b />
在此之前,李瑄也在酝酿对最大政敌李林甫的攻击。<b />
长安,永阳坊。<b />
还是深巷的小酒馆中,只是今日门开着,杜甫和一众文人士子,继续讨论着长安的事情。<b />
常平新法所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十来天的争论,从未休止。<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