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书,修国史,紫金光禄大夫

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书,修国史,紫金光禄大夫(1 / 2)

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书,修国史,紫金光禄大夫<b />

在制科完成后,十月下旬,李隆基就启程前往骊山离宫。<b />

为时两年多,离宫新一轮的建筑,已经完成。<b />

由于恒古不变的温泉,周、秦、汉,都在骊山建筑离宫别苑,作为皇帝的温汤避寒之所。<b />

周幽王在此修建“骊宫”,秦始皇建“骊山汤”,汉武帝建“汉骊宫”,太宗皇帝的“汤泉宫”,高宗皇帝的“温泉宫”。<b />

从天宝四载开始,李隆基为讨杨玉环开心,依骊山山势大兴土木,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并修建了登山路和通往长安的复道。<b />

于今年天宝六载八月,李隆基取左思《魏都赋》中“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将新宫命名为“华清宫”。<b />

也就是说,今年的温汤,是李隆基第一次来华清宫,沐浴华清池。<b />

李隆基还专门为杨玉环修新的池子,海棠汤。<b />

因汤池平面如一朵海棠而得名。<b />

李隆基也认为,只有海棠能衬托杨玉环的娇媚。<b />

另外,在今年五月,长生殿也完成建筑。<b />

由于长生殿供奉大唐自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大圣皇后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及追封的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共七位皇帝灵位之地,所以长生殿也被称为七圣殿。<b />

天地清寒,携带杨玉环和杨氏姐妹,浩浩荡荡地前往骊山离宫。<b />

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b />

随行的有文武百官、侍从宫女、禁军卫士,还有一些文武官吏的家属,蔓延十几里。<b />

因为接下来的数月时间,李隆基都要在华清宫主持朝政。<b />

李隆基心情很好,他在龙辇上,随着宫人眷属步行的速度,与杨玉环一起观赏着沿途的风景。<b />

他丝毫没想过长安因“野无遗贤”的事件,议论不休。<b />

连士族子弟,也对此产生不满。<b />

他们认为李林甫就为一个所谓的“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就将天下士人耍得团团转。<b />

而圣人竟然也听从,这对文人产生巨大的冲击力。<b />

整整一天时间,李隆基才到达华清宫。<b />

南依骊山而建,北望渭水。<b />

山的另一边是果园。<b />

在骊山北部,从山上到山下,宫殿林立,楼阁相属。<b />

周围还有百官属衙和公卿府邸。<b />

以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物资从长安运送而来,资费无计。<b />

圣人每天在华清宫的费,数百户中等百姓之家全部资产都不足够。<b />

李隆基从西门望京门,正式进入华清宫。<b />

他需要修整三日,百官安置自己的家眷,才开始处理政务。<b />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b />

杨玉环似乎并没有以往那么开心,这让李隆基想方设法,讨杨玉环欢心。<b />

打通子午道,开辟涪陵至长安的官道,建立驿站,备良马,只是其中之一。<b />

殊不知在这骊山之上,周幽王姬宫湦为搏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b />

……<b />

十一月中旬,长安突然飘下小雪,落在李瑄的帽子上。<b />

三个月的河东巡查完成,李瑄回到长安。<b />

这一场巡视,李瑄处理了献瑄玉的豪强和刺杀他的豪强,惩治了与豪强勾结的贪官污吏。<b />

获得数十车金银珠宝,绢、钱以百车计。<b />

豪强的土地分给佃户、百姓。<b />

如平阳郡太守孔兴等官吏,都已经被押回长安,处以重刑。<b />

不孝的县令郑延祚被免职,终生不得再为官。<b />

对于天下豪强来说,李瑄此次巡视,不轻不重。<b />

虽灭有一些豪族,但大部分大族还在。<b />

但他们知道李瑄不会善罢甘休,一有机会,必会对他们连消带打。<b />

豪强只能尽量不让李瑄握住把柄。<b />

同时心中积蓄一股怨气。<b />

他们认为李瑄坏了规矩,他们是特权阶级,怎么能和贱民一样也?<b />

“天水王,圣人令你去重明阁等候。”<b />

李瑄到达离华清宫最近的戏水驿时,有宦官骑马而来,通知李瑄。<b />

“遵旨!”<b />

李瑄拱手。<b />

他回来后,就直接前往华清宫,宋国公府包括李适之,都已经搬迁到华清宫下。<b />

他想看看这次回来,李隆基有什么交待。<b />

沐浴更衣后,李瑄骑马前往华清宫。<b />

李霅也来戏水驿接他,李瑄与李霅攀谈过后,让罗兴、薛错等亲卫和李霅一起回圣人为李适之所分的府邸。<b />

李瑄到达华清宫后,过望仙桥,入北瞭门,到达重明阁。<b />

李隆基的车驾还未到,李瑄在重明阁等候。<b />

他在二楼窗外,观看者华清宫的美景。<b />

宫殿琼楼,寒酥轻落,点点银覆台阶。<b />

遥望内宫之中,雪若细盐,轻轻洒落,为那雕梁画栋勾勒出一幅素雅画卷。<b />

大概两刻钟后,李隆基从华清宫开阳门出,车驾在重明楼停下。<b />

华清宫温汤之地的内宫有四门,东门为开阳门、南门为昭阳门、北门为津阳门、西门为望京门。<b />

内宫中有诸多温汤池,以及李隆基和杨玉环居住的飞霜殿,另外还有长生殿。<b />

除此之外,连朝堂都在内宫之外。<b />

“拜见圣人!”<b />

李瑄下楼向龙辇上的李隆基拜道。<b />

“七郎平身!”<b />

李隆基下龙辇向李瑄说道。<b />

“谢圣人!”<b />

李瑄再次一礼。<b />

“七郎此去河东三月,铲除奸佞之徒,震慑宵小之辈,弹劾不检不孝,可谓功德圆满。”<b />

李隆基拉着李瑄的手,一起步入重明阁二楼。<b />

宦官宫女在前方收拾阁内,布置茶水、点心。<b />

将取暖的炭火,也布置在重明楼中。<b />

“全赖圣人天威,才能如此顺利。”<b />

入座以后,李瑄向李隆基恭维道。<b />

“此行河东,七郎看到什么,朕想听真实的想法。”<b />

李隆基又向李瑄问道。<b />

“恕臣直言,百年的安宁,土地兼并日益盛行,虽盛世依旧。但未来却不好捉摸。常平新法需快点实施,自古皇帝能治当世太平,即为明君。若圣人治理天下可泽被百代,则为千古圣君。”<b />

李瑄沉重一番后,向李隆基说道。<b />

他们坐在二楼的窗户边,能看到外面纷纷扬扬的小雪。<b />

旁边的火炉,给予他们温暖。<b />

李瑄强调李隆基当世太平没问题,但李隆基百年以后,国家就会出现危险。<b />

李隆基不可能不知道朝代更迭的故事。<b />

汉文帝的韬光养晦,能让国家数代强盛。<b />

李瑄暗示李隆基如果施展常平新法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新法,则可使国家百代不衰。<b />

这样人们往后谁会不称赞呢?<b />

“既然如此,就托付给你了。”<b />

李隆基品了一口茶后,向李瑄说道:“明天我会在朝堂上宣布的,做好准备吧!”<b />

“臣必不负圣人所托!”<b />

李瑄起身向李隆基一拜。<b />

拜相已成定局,不容更改!<b />

李瑄没有听李霅说罢裴宽为相的消息,意味着三宰相的局势可能会形成。<b />

否则明天罢裴宽为相,当天就任李瑄为相,这样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b />

一般都是罢相过一段时间内,再任命新的宰相。<b />

“七郎军功无上,才气无双,处理政务刚正不阿,检举不法尽心尽责,心中有万条沟壑,利国利民的政令层出不穷。如果在朝堂上找一人为宰相,那一定是你了。”<b />

李隆基将李瑄扶起来说道。<b />

“圣人让臣担当重任,臣当一心一意,辅佐圣人。请圣人革去臣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的官职,以及诸多使职。”<b />

李瑄主动向李隆基请命道。<b />

“这样!先革除七郎河东、朔方节度、支度、营田、押蕃、节度等使。”<b />

“七郎亦不再掌陇右、河西兵权,但以宰相的身份,遥领陇右、河西节度使,如此,归附的白兰羌、吐谷浑、苏毗、党项、通颊等部,才不敢轻举妄动;回纥和吐蕃,也不敢再有觊觎大唐之,七郎名将的威望,是镇国之石。待回纥、吐蕃等完全畏服,再去下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位。”<b />

“七郎的河西、陇右营田、支度、采访、押蕃、盐铁、讨击等大使的职务免去,赤水军大使、三受降城绢马互市大使的职务免去。”<b />

“河西长行转运能使、陇右群牧大使、黄河转运大使的职务七郎依旧兼任。”<b />

李隆基似乎早已有计划,将李瑄的职务安排得明明白白。<b />

让李瑄遥领河西、陇右,不领兵权,震慑吐蕃、回纥,以及附属五部,由杨玉环提出,正合李隆基心意。<b />

其他的一通使职,确实不适合再兼任。<b />

不过陇右群牧大使的职位,李隆基觉得李瑄干得很漂亮。<b />

三年来一直征战,即便如此,大唐的牧监马匹到达九十多万匹,还不包括河陇军队中越来越多的战马。<b />

另外,李隆基还听说李瑄在青海上一个叫应龙岛的地方,培育青海骢的宝马。<b />

又从西域重金购买种马,培育优良的河曲马。<b />

李隆基认为李瑄有养马的才干,所以继续兼任。<b />

哪怕李瑄卸任陇右群牧大使,这个职位李隆基也不会让其他节度使兼任。<b />

还有河西长行转运大使,这個职位以前就是宰相兼任。<b />

李瑄用长行转运为他运送不少宝物,所以他还让李瑄继续。<b />

黄河转运大使,李隆基也打算给李瑄代管。<b />

这样李瑄虽然一下去掉众多使职,但除去已经“有名无实”的河西、陇右节度使,最有权力的三个大使职,李瑄依旧保留。<b />

“臣……遵旨!”<b />

李瑄没有矫情,向李隆基拜的时候,心中松一口气。<b />

他一直担心李隆基会直接剥夺他四镇的职务。<b />

现在看来,杨玉环的枕边风吹得还是挺好的。<b />

只要有河陇军的名义主帅在身,他的影响力就会一直在军中。<b />

在老部下的配合下,能在关键时刻控制河陇军队。<b />

其实陇右群牧大使和河西长行转运大使的保留,在李瑄意料之中。<b />

这样的职位,本就是李隆基最信任的大臣兼任。<b />

一般的节度使,不可能拿到养马权。<b />

历史上的安禄山倒是在天宝十三载拿到了。<b />

但他只能管理范阳北部有限的几个牧监。<b />

大唐的牧监大部分都在陇右、河西一带,要不然也不会叫“陇右”群牧。<b />

安禄山无法到达陇右,鞭长莫及。<b />

“七郎离开军中。但没有人能接替七郎的全部兵马。我准备在四镇任命四个主帅,七郎麾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可推荐一下。”<b />

李隆基向李瑄说道。<b />

主帅离军,在大军立下滔天战功的情况下,肯定从四镇内部提拔。<b />

不会从外部空降主帅,这一点李隆基清楚的。<b />

河陇军先击回纥,又先后剿灭吐蕃五十万大军。<b />

如果空降一个主帅,谁会服气呢?<b />

除了李瑄,什么样的主帅才能震慑住这样的军队?<b />

“这种大事,由圣人定夺即可,臣已离开军中,就不便再多说了。”<b />

李瑄含糊其辞地说道。表明自己不会再掺和军中的事情,只想安安心心主持新法。<b />

“我哪有七郎熟悉麾下的才能呢?我知道七郎的忠心,但就不能为我分忧吗?”李隆基不悦地说道。<b />

“臣惶恐。请圣人提问名将,臣会为圣人介绍详细。”<b />

李瑄赶紧回复李隆基。<b />

“安思顺如何呢?他的名字我在开元初年就听说过。”<b />

李隆基暗暗点头,向李瑄问安思顺。<b />

“安将军参加武街之战的时候,臣还未出生。他是忠臣的后代,对国家一心一意。他父亲安波注老将军七十岁还在马上,安将军五十多岁亦披甲上阵杀敌。从漓水之战到九曲之战,再到大非川之战,安将军都功不可没。臣想来,他有能力统领一军。”<b />

李瑄向李隆基介绍安思顺。<b />

说实话,安思顺忠心的是大唐,不是李瑄的亲信。但李瑄还是不吝啬对安思顺的美言。<b />

“忠臣!让他节度哪里好呢?”<b />

李隆基想到安思顺的生平事迹,四镇安排在哪里更合适。<b />

“臣认为去朔方可以。他的资历能威服朔方的军队。”<b />

李瑄提示李隆基。<b />

“有道理!”<b />

李隆基点头,朔方确实需要安思顺这样的强将镇守。<b />

“高秀岩呢?”<b />

李隆基又问另一名副使。<b />

李瑄的回答也是一般无二,阐述高秀岩劳苦功高,还是漓水之战的关键角色。<b />

“让高秀岩这样的猛将坐镇太原吧!”<b />

李隆基主动提出让高秀岩担任河东节度使。<b />

他故意不考虑程圭和李光弼。<b />

朔方的程圭,河东的李光弼,哪怕此次也立有功勋,也无法成为节度使。<b />

因为他们都是王忠嗣一手提拔的心腹部下。<b />

王忠嗣案刚过去不久,李隆基心中的怀疑还未消弭。<b />

李瑄也不会不识抬举地推荐他们两个。<b />

所以李隆基要调遣李瑄麾下的猛将入河东。<b />

“圣人英明!”<b />

此正中李瑄下怀。<b />

“七郎麾下将领功绩和能力最高的是哪两个?”<b />

李隆基这才将目光转到河陇。<b />

“曾杀死吐蕃赞普之子的临洮军大使王难得,他追随我参加漓水之战、白亭海之战、九曲之战、苦拔海之战、大非川之战,是一员能力高超,资历雄厚的大将。”<b />

“还有后来居上的哥舒翰,他是哥舒道元的儿子,四十岁折节从军,在之前就参加渔海之战,立下功劳。九曲之战的时候,连攻克数城,又有旷野大战,斩将搴旗如探囊取物。大非川骑兵大战的时候,威猛不凡,手中长枪折断,依旧拿半截长枪杀敌。”<b />

李瑄向李隆基推举这两员猛将。<b />

“就是他们两个了,让他们知节度事,在七郎余威之下,河西陇右必可无虞。”<b />

李隆基抚掌大赞。<b />

都是他亲手授予英雄勋章的猛将,他认为这些人会无比忠诚。<b />

一个萝卜一个坑,李隆基又问其他有没有可提拔的。<b />

李朱师任河西都知兵马使,李广琛任赤水军大使。<b />

车神塞任临洮军大使。<b />

安重璋任积石军大使。<b />

辛云京任陇右都知兵马使。<b />

荔非元礼任武宁军使……<b />

都是一些顺利顺理成章的升迁。<b />

大军使成都知兵马使,中军使成为大军使。<b />

李广琛和车神塞都升上去,张兴为临洮军副使,兼陌刀将,手下还有左右陌刀将各一人。<b />

其他的几个空缺的军使,都由军功者递升。<b />

李瑄还请车神塞为关西游弈使。<b />

讨击使不再设。<b />

李瑄与李隆基在炉火前谈论一个多时辰,在下午的时候,李瑄回到骊山的宋国公府。<b />

李隆基又在华清宫下送李瑄一座府邸,为天水王府。<b />

李瑄在骊山果园附近还有一座大府邸,但那里距离华清宫有一定距离,不方便上朝。<b />

回到宋国公府后,李瑄很镇静,他没有向李适之说。<b />

聊了一会,就回到李适之为他准备的房间休息。<b />

李适之以为李瑄三个月的巡察太累了。<b />

确实累。<b />

但李瑄早睡是想将精气神调整到最巅峰。<b />

一夜无话,只能听到风吹和雪落。<b />

翌日,天色还是黑暗,但一夜雪落,使整个华清宫内在围墙,都一片银装素裹。<b />

文武大臣们从山下宅院中出来,驾车向华清宫而去。<b />

一个个在车内冻得直哆嗦。<b />

李瑄和李霅同车。<b />

“在华清宫确实没有长安舒服啊!”<b />

李霅搓着手向李瑄感慨道。<b />

“是麻烦一些。”<b />

李瑄笑着回道。皇帝是舒服的,那飞霜殿内,有温泉水环绕,下雪的时候热空气上升托住雪不下落,就像大殿顶上浮起一层白霜。<b />

还有杨玉环那样的美人陪伴,可以想象冬天得多舒服!<b />

在内宫,有专门为大臣们准备的沐汤之地,但得李隆基允许才行。<b />

“这衣袍还是有些薄了……”<b />

最新小说: 离婚后,全员火葬场[恋综] 捅了太子一刀后 小狗扑蝴蝶 俗骨(强制爱 1V1 H) [红楼同人] 谁说林黛玉没有哥哥 上门冥王 [综漫] 散兵的雷系监护 闺阁藏春-穿回古代写色文(NPH) [综英美] 论库洛牌与哥谭的适配性 末日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