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丝绸之路<b />
吐蕃营寨周围连接草场,见唐军四处纵火,恩兰达扎路恭立刻让兵卒出营寨建立一条隔离带。<b />
恩兰达扎路恭意识到唐军已经识破大论东则布的虚实之计。<b />
之前他只是猜测,这一刻他百分之百肯定。<b />
赞普驻扎在大非岭,每日都会派使者到营寨问询恩兰达扎路恭。<b />
特别是这几天,使者项背相望,往来于大非岭和营寨之间。<b />
不仅仅是赞普失去耐心,连士卒、奴隶都已泄气,思念家乡,他们不想在大雪中待一个冬天。<b />
“诸将有令,警惕戒备,以防止唐军从浓烟中冲出来。”<b />
恩兰达扎路恭向麾下将领下达军令。<b />
他现在倒希望唐军能进攻。<b />
一直僵持下去,是消磨吐蕃士卒的耐性。<b />
吐蕃倾国而出,连女人都开始运输粮草辎重,大有破釜沉舟的架势。<b />
结果却玩起乌龟战术,这样将士们怎么想?<b />
事实证明,唐军根本没想着主动进攻。<b />
吐蕃看着周围的野草,从白天烧至黑夜。<b />
唐军甚至还往大非岭、大非川里面烧。<b />
大非岭内藏着吐蕃十万大军,其中光骑兵就有五万。<b />
且包括两支羽林、虎狮两支禁军。<b />
这十万大军,全是吐蕃诸部联盟组成,也就是“吐蕃人”。<b />
且桂的占比超过八成。<b />
庸只有两成。<b />
桂为吐蕃参加军事战斗的户籍人员,被称为“武士”。<b />
庸为辅助战斗,或者冲锋最前的奴隶,包括上等奴隶、中等奴隶、下等奴隶。<b />
吐蕃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往往取决于其武士和奴仆的比例。<b />
不单单是战斗意志,一部分武士有资格穿铁甲,当骑兵。<b />
奴仆没有,因为他们只是奴仆。除非立功成为在户人员。<b />
唐军这样往里大非岭上烧,虽然烧不到尺带珠丹,但暴露是迟早的事情。<b />
唐军的目标,是方圆百里寸草不生。<b />
如此吐蕃的马牛羊坚持不了多久。<b />
尺带珠丹和恩兰达扎路恭也意识到这一点。<b />
他立刻下令骑兵去追杀四处纵火的唐军。<b />
唐军的纵火犯都是轻骑,在感受到吐蕃士兵到来以后,迅速冲入烟尘中。<b />
李瑄率领的主力骑兵就在不远,吐蕃骑兵追一会只放弃。<b />
唐军一路放火烧得差不多了。<b />
李瑄策马外围,目视燃烧的熊熊大火。<b />
骑兵呈战斗状态,以精骑为前,侧翼轻骑分八个方阵。<b />
吐蕃没有大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b />
待夜晚时,李瑄才让骑兵回营。<b />
李瑄将九曲的指挥权,交给安思顺,以判官刘单、行军司马岑参等僚属调度后勤,以哥舒翰、李朱师、辛云京、车神塞、高锴等将领接受调遣。<b />
白兰羌将领宕剑、昶青也受安思顺的调派。<b />
并且九曲随时听从李瑄的传令。<b />
当天夜晚,李瑄率领亲卫和颜真卿、高适、段秀实等几名僚属离开九曲,从积石军渡口,过黄河前往安人军。<b />
经过绥和守捉的时候,李瑄下令统帅赤岭山口兵马的高秀岩,让他注意石堡城下吐蕃士兵的动向,必要的时候展开追击,不必战斗,只要黏住吐蕃撤退的兵马。<b />
……<b />
青海南部的浓烟冲天,甚至影响到赤岭、苦拔海的吐蕃驻军。<b />
开始他们以为这是被风吹散的烽火。<b />
马上发现并不是。<b />
仿佛整个青海南面都被燃烧。<b />
“东则布的计策必然已经失败,唐军知道我军主力全部聚集在青海南部。”<b />
“下达军令,收拢营寨,到苦拔原上驻扎。”<b />
没庐穷桑倭儿芒向麾下将领吩咐。<b />
他看唐军探马的举动,本就有所怀疑。<b />
现在不报任何侥幸心理。<b />
没庐穷桑倭儿芒认为,要先守住自己的中坚力量,等草场的火光熄灭以后,再观看情况。<b />
唐军轻骑看到苦拔海的吐蕃军在收拢营寨,驻于苦拔原,也不再虚以委蛇。<b />
荔非元礼率领轻骑在苦拔原周围四处放火。<b />
烧毁苦拔海周围的草场。<b />
最后还出动大队骑兵,一路围着青海烧,一下烧到青海北。<b />
唐军在境外为自己留了一些吐蕃难以接手的草场。<b />
唐军的战马有一部分豆子供食用,另外青稞、粟米,都是人马共食的粮食。<b />
大火五日才熄灭,而吐蕃驻地数十里,尽是光秃秃,一片黑色。<b />
鸡心谷之战他们吸取教训,这次吐蕃用数种狼烟,不同变化,向友军传递讯号。<b />
唐军没有进攻,让吐蕃大军松一口气,同时尺带珠丹、没庐穷桑倭儿芒、末结桑东则布、恩兰达扎路恭脸色皆阴沉下来。<b />
唐军绝他们的草料,想让他们的牲畜、战马饿死。<b />
“乘羊皮筏过青海至苦拔海,再入赤岭东山口,传令大论炯桑、大论东则布,撤兵向大非岭侧主力汇聚。”<b />
七天后,尺带珠丹下达军令。<b />
这几天不论是营的士兵,还是大非岭的武士,都因为这场大火变得沮丧。<b />
尺带珠丹让恩兰达扎路恭制定进攻九曲的计策。<b />
但恩兰达扎路没有绝对把握。<b />
草料最多坚持半个月,此时,若再等下去,如同自寻死路。<b />
再不济也要出营寨到大非川内部驻扎,用那里的草场。<b />
尺带珠丹要先合兵,与没庐穷桑倭儿芒商议,是攻击九曲,还是做其他战略调整。<b />
虽两方未动刀兵,但僵持中他们已经落下风。<b />
这让踌躇满志的尺带珠丹心中很不痛快。<b />
如果再拖两個月,那就不用打了,直接回雪域高原算了。<b />
恩兰达扎路恭也劝说尺带珠丹果断行事。<b />
他们犹豫的越久,唐军就越高兴,正中唐军下怀。<b />
如果不是草场被烧,再等一个月也没什么,但现在周围草场被付之一炬,他们必须重新规划。<b />
尺带珠丹害怕没庐穷桑倭儿芒和末结桑东则布在撤退的时候,被唐军袭击。<b />
让青海南的大军开拔,接应两位大论的军队。<b />
八万余骑,随时待命,前去支援。<b />
九曲唐军面对此情况,也严阵以待,盯紧吐蕃大军的同时,将吐蕃的消息迅速传给李瑄,等候李瑄的军令。<b />
李瑄得到消息后,令安人军、白水军、大斗军、豆卢军、河源军等河陇十军,四万五千步骑踏出唐境,到苦拔海周边。<b />
李瑄下令拖延苦拔海军的速度,但不要围堵,不要交战,让其与吐蕃主力汇合。<b />
高秀岩那边的兵马也是如此!<b />
李瑄从旗帜上得知,没陵赞在没庐穷桑倭儿芒的大军中。<b />
没陵赞是他的杀手锏之一,用这张牌打败四万吐蕃兵马不太值。<b />
哪怕有吐蕃的首席大论!<b />
要放长线钓大鱼!<b />
与此同时,李瑄率领一万四千临洮轻骑、精骑,五万河朔骑兵,向伏俟城而去。<b />
浩浩荡荡的动静,遮天蔽日的旗帜,甲骑鲜艳,万马奔腾雄壮过原野,根本不去隐藏。<b />
没庐穷桑倭儿芒探知此消息后,下令士兵在原地防守,根本不敢驰进。<b />
甚至还向尺带珠丹传递此消息。<b />
尺带珠丹派遣三万轻骑,仅用数个时辰,就奔袭至没庐穷桑倭儿芒附近。<b />
这次河朔十军以防守阵营跟进,强弩,长枪都准备好。<b />
吐蕃也不敢攻打有一万五千骑,三万步兵的河陇十军。<b />
大家都围绕着青海周围,短时间就能汇集二十几万骑的大混战。<b />
在河朔骑兵加入后,唐军的骑兵包括河西胡骑、吐谷浑骑兵、白兰羌骑兵,数量达到十四万。<b />
吐蕃的骑兵刚好十万。<b />
这种情况下,吐蕃自然不敢与唐军进行骑兵混战。<b />
哪怕唐军的河陇十军在后方挑衅。<b />
一天后,末结桑东则布和没庐穷桑倭儿芒汇合,两军步骑,加上来援的三万骑,总计十三万兵马。<b />
旌旗猎猎,甲士如云,队伍绵延数十里。<b />
然而吐蕃士兵的士气看起来并不高,因为他们退得太仓惶。<b />
从某种意义上讲,石堡城已经被他们放弃。<b />
如果唐军转而猛攻石堡城,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b />
但在李瑄铺开的战略下,吐蕃不得不放弃石堡城。<b />
之前的唐将攻击石堡城,是为地域优势。<b />
现在李瑄奔着灭国的大战而来。<b />
没陵赞主动请缨,带领麾下在最前方,方便与唐军首尾夹击。<b />
但唐军迟迟不“百号齐吹”,让没陵赞不解。<b />
他只能紧绷着神情,等待唐军的动作!<b />
“报……启禀大论,唐军约六七万骑奔袭至伏俟城,似乎要进攻伏俟城。”<b />
吐蕃探马向没庐穷桑倭儿芒和末结桑东则布汇报。<b />
“没想到唐军骑兵这么多,一定是从其他军镇调来的兵马。”<b />
“唉!伏俟城虽然重要,但在如今的局面,失去就失去吧。但我担心唐军从青海西绕到大非岭。那里正好是唐、吐蕃古道之路。”<b />
没庐穷桑倭儿芒叹一口气。<b />
还未交锋,就被唐军一番算计,再加上唐军有如此多骑兵,让他产生一种失败感。<b />
信心满满地到青海,还制定了斩杀李瑄的战术。<b />
现再次被牵着鼻子走。<b />
没庐穷桑倭儿芒想要燃烧自己一次,但他知道在这里唐军进可攻,退可守。<b />
唐军的数万骑兵虽然在伏俟城,但短时间能杀回来。<b />
谁敢保证一天就击溃唐军的三万多骑兵,四万多步兵。<b />
唐军在赤岭山口的兵马,也跟着他们而出。<b />
“唐军九曲的骑兵,在拖住我军骑兵。据说他们那里有两千重甲骑兵,已经披上具装,随时冲锋。披着铁甲的甲骑,也是一望无际。”<b />
末结桑东则布的得到的消息,让他觉得很不乐观。<b />
虚实之计是他提出来的,现在不仅没完成,反而让他们失去先机,陷入被动。<b />
他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赞普!<b />
“快!向赞普禀告,不能离开大非川,必须背靠大非川入口。否则一旦大非川通道被唐军占据,我们数十万大军,将再无退路!”<b />
没庐穷桑倭儿芒突然想到唐军数万骑突袭伏俟城,那里有至达大非岭、大非川的道路。<b />
如果赞普向这里靠近,后路把守的大非川的兵力不足,可能会被唐军冲破。<b />
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b />
吐蕃不敢以绝后路,与唐军背水一战。<b />
虽然怀着必胜的信念,但也要考虑失败后的退路。<b />
退回雪域高原,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若是赞普、大臣、大将、猛将全部折损,吐蕃不就亡国了吗?<b />
“炯桑大论,看来我们只有在大非川与唐军决一死战。”<b />
末结桑东则布也意识到,他们只能背靠着大非川古道,与唐军一战。<b />
“是啊!愿神灵保佑吐蕃……”<b />
没庐穷桑倭儿芒是强硬派人物,即便到这个时候,他想的依然不是退出青海。<b />
他准备拼尽最后一口气,为吐蕃而战。<b />
另一边,不需要没庐穷桑倭儿芒提示,尺带珠丹本就牢牢守护着大非川。<b />
他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留退路呢?<b />
只是得知唐军又多出数万骑后,心中有一些退缩。<b />
要不要继续这场大战?<b />
他要等没庐穷桑倭儿芒,末结桑东则布到来之后,好好商议一番。<b />
虽然一个多月前放过狠话,但身为赞普,深知如果失败,哪怕他平安回到逻些城,也会影响他对吐蕃王朝的统治。<b />
……<b />
伏俟城。<b />
“李帅,此城池让我先登,把它夺下来歇脚。”<b />
六万多骑到达伏俟城下后,裴璎向李瑄请命道。<b />
他已经忍不住立下先登之功。<b />
“伏俟城是坚城!我们攻击它要死亡数百上千人勇士,所得不如所失。吐蕃只要不傻,就会聚集在大非川,保护住撤退之路。那里才是我们的战场。”<b />
李瑄不愿意进攻伏俟城。<b />
随着深入青海,有些河陇精骑高原反应严重。<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