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猛将南霁云,大获全胜<b />
李瑄刺穿这名吐蕃千夫长后,并未迅速收槊,而是将其高高挑起。<b />
并非李瑄残暴有嗜好,而是这样能震慑敌人。<b />
试想一下,自己的头领被对方头领秒杀,尸体又像玩具一样,被挑在槊刃上。<b />
这种无法想象的举动,本能地就会觉得李瑄不可力敌。<b />
当敌人心中畏惧的时候,李瑄就可以趁势而上。<b />
“嘭!”<b />
吐蕃骑兵见勇猛的千夫长被李瑄瞬杀,一瞬间肝胆俱裂。李瑄又将千夫长的尸体扔出去,将一名飞奔的吐蕃骑兵撞下马。<b />
他骑火云马飞掠,将一名名错过的吐蕃骑兵刺死。<b />
亲卫随李瑄猛冲,过来的吐蕃骑兵,几无反抗之力,就被全部刺死。<b />
“这是唐军猛将。他们只有十几骑,终会有穷尽,先杀死他!”<b />
另一名千夫长虽惊于李瑄的武力,但李瑄明显就是要冲阵。<b />
自李瑄从侧翼而来,他们必然无法摆脱。<b />
虽李瑄率亲卫杀死一名的千夫长,但吐蕃轻骑坚信李瑄人少,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b />
他们一起围攻,必能片刻间杀死李瑄。<b />
然后他们再想办法摆脱唐军的轻骑。<b />
“大丈夫建功,当九天揽月,气吞山河,何惧千军万马!就在今日,随本将冲阵!”<b />
“死生从将军!”<b />
李瑄一声长喝,率亲卫挺身入阵。<b />
亲卫们皆回应,目光灼灼。<b />
将军是他们的胆气所在,有李瑄在,别说一千多轻骑,就是万骑他们也敢笑谈冲阵。<b />
“噗嗤!”<b />
李瑄一马当先,直刺一名吐蕃骑兵。<b />
依然被李瑄挑起来扔出去,砸数人落马。<b />
随后,李瑄一连挑飞七八人,皆扔在他们的前方,将吐蕃骑兵打散。<b />
当吐蕃骑兵越来越密集的时候,李瑄不再挑人,开始用马槊鏖战。<b />
笨重的马槊,被李瑄如枪一样挥舞。或刺、或劈、或扫,阻拦李瑄者,必被李瑄击下马。<b />
不论是百夫长,亦或者大五百,都不是李瑄一合之敌。<b />
他摧锋陷阵,一往无前,虽吐蕃骁勇不惧死,然李瑄屡屡重击。<b />
残阳如血,映照战场。<b />
沐浴霞光的李瑄遍身染血,愈是深入敌阵。<b />
或十数矛攒刺李瑄,被李瑄一槊猛挥,敌矛皆飞。<b />
或长刀想避李瑄的马槊,近身李瑄。但李瑄回槊,以槊抽击,必将其击飞。<b />
一大五百长让麾下牵制李瑄亲卫,他想借助战马的力量从背后偷袭李瑄。<b />
他瞄准时机,见李瑄刺槊之间,猛拍马屁股,大喝直刺李瑄。<b />
“噗嗤!”<b />
李瑄感觉到后方的杀机,一记击回马刺,将这名大五百胸口洞穿。<b />
他的尸体亦被李瑄扔飞出去。<b />
吐蕃骑兵有“至死不退”的传统,但在这一刻,竟然开始避开李瑄。<b />
“将军神威!”<b />
亲卫们越战越是热血,有李瑄为他们分担大部分压力,亲卫们也能迅速斩敌。<b />
主要是李瑄宝马太快,冲击太猛,亲卫们根本跟不上。<b />
“这是天神转世吗?”<b />
“他到底是谁?是王难得,还是高秀岩、张守瑜、李广琛?”<b />
“都不是,他太年轻,王难得也不该有这么年轻。”<b />
吐蕃千夫长面色一变再变。<b />
戎马二十年,未见唐将如此。即便是前段时间阵斩赞普之子的王难得,也没听说有这么勇猛。<b />
留给吐蕃千夫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b />
“兄弟们,杀!支援将军!”<b />
辛云京已经兵分两路,分别从吐蕃轻骑的后方,侧面展开攻击。<b />
在李瑄入阵缠住吐蕃轻骑行进的时候,唐军轻骑的先头部队,已经持横刀与吐蕃轻骑交锋。<b />
辛云京心中非常震惊,他虽然看不清李瑄具体的战斗情况,但能看到时不时飞起来的吐蕃士兵。<b />
要知道,兵器越长,将人挑起来的难度越高。<b />
即便是使枪的辛云京,也不能将敌人挑起来。<b />
他听说河西有个叫哥舒翰的猛将,每次作战,都会把敌人用枪挑过头顶。<b />
但那只是挑过头顶,终不离枪刃。哪像李瑄,不仅仅是挑过头顶,还将敌人扔飞出去。<b />
辛云京还能看到吐蕃轻骑阵中乱作一团,明显是李瑄将敌军冲乱的。<b />
这一刻,他对李瑄佩服地五体投地,果然和传闻中李将军一样,有万夫不当之勇。<b />
其他唐军轻骑的心境和辛云京差不多。<b />
主将这么勇猛,他们还有什么不敢的?<b />
辛云京率军入阵,将一名吐蕃士兵刺下马。<b />
然后手持长枪,奋勇击战,只要被他盯上的吐蕃士兵,没有不被他刺死的。<b />
其他轻骑紧跟而上,吐蕃轻骑在胆、势皆丧的时候,几乎被屠戮。<b />
侧面的唐军轻骑,猛击而来。<b />
陇右轻骑以骑射为主,是以皆配横刀。<b />
这种在与铁骑鏖战的时候,很容易被冲散。<b />
但轻骑的优势在于机动与骑射。<b />
在敌军溃散的时候,横刀冲击,比长矛长枪更容易击杀溃兵。<b />
“分散撤退,逃离唐国境内……”<b />
不得已下,吐蕃千夫长只能这样命令。<b />
他让麾下士兵分散逃离,这样才有可能逃出去一部分。<b />
毕竟已经离吐蕃国境近在咫尺。<b />
如果一味硬刚,或者聚拢在一起,他们迟早会全军覆没。<b />
“呜……呜……”<b />
断断续续的号角声从千夫长旁边传出。<b />
吐蕃骑兵不再恋战,只管逃跑。<b />
马上能扔的东西,包括水、干粮、盾牌、镰刀、绳索等,全部扔掉,减轻战马的负载。<b />
更有慌张的吐蕃骑兵,将兵器丢弃,只管驭马狂奔。<b />
一路又是追击数里,最终与唐军完全错开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五百名吐蕃轻骑。<b />
就在唐军准备利用骑射,继续追击的时候,李瑄发话:“辛将军,莫要再追击,随我一起支援南将军!”<b />
吐蕃轻骑散开逃跑,想要全部追上,并不容易。<b />
“遵命!”<b />
辛云京以旗号令,趁太阳没有落山之际,没有受伤的八百多轻骑跟着李瑄,向积石城的正南方而去。<b />
……<b />
吐蕃一人双马入唐国境。<b />
在冲锋的时候,将备用马留在后方,由二百名吐蕃骑兵看管。<b />
南霁云带着一千精骑,出积石城南门顺黄河而下,直接绕到这批战马后方。<b />
守卫的两百名吐蕃骑兵猝不及防,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将备用马引走。<b />
南霁云一箭射死吐蕃的百夫长,又手刃一名百夫长。<b />
最终,守马的吐蕃士兵只有二十几人逃窜。<b />
南霁云当机立断,下令一百名精骑,赶着这八千匹马,向黄河而去,然后沿着黄河回城。<b />
剩下的九百精骑,与南霁云一起对抗南逃的吐蕃残兵。<b />
在李瑄刚开始冲阵的时候,南霁云就与赞那相遇。<b />
得知备用马匹被唐军掠走,赞那非常惊慌。<b />
尽管备用马被牵离没多久,但赞那却无法去追击。他要想办法逃离唐军的围追堵截。<b />
“万夫长,唐军虽不到千人,却俱为铁甲。我等士气低落,不宜硬战。属下率领一部分士兵牵制住唐军铁骑,您尽快撤离。”<b />
麾下千夫长主动请缨,向赞那说道。<b />
挺身而出阻拦唐军是为九死一生,可见他对赞那的忠心。<b />
“也唯有这样了!”<b />
赞那如果想要死战,之前肯定会救被唐军围住的士兵。<b />
现在赞那只想迅速逃离,待下次整军,再一雪前耻,为勇士们复仇。<b />
“你是我麾下最勇猛的千夫长,我希望你能活着回来。”<b />
赞那又向这名千夫长鼓舞一句。<b />
“唐军人少,尽为军功,谁杀死唐将,封为贵族。”<b />
千夫长向赞那重重点头后,点一千吐蕃骑兵,冲向南霁云率领的精骑。<b />
赞那率领最后近八百骑,趁机绕过去。<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