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11章 押官薛错

第11章 押官薛错(2 / 2)

卢铉为巴结李林甫,一向跪舔李屿,他又跳出来向李瑄指责道。<b />

“那你区区七品官吏,凭什么敢拦住身穿紫衣的太子宾客。以下犯上,又该当何罪?”李瑄反唇相讥,并缓缓说道:“后汉的时候,侍御史寒朗,冒死向汉明帝揭发佞臣,因此使上千名无辜的人被赦免,使大逆不道的官吏被抓获。我是宗室,只是在做与寒朗一样的事情罢了。”<b />

他以李屿、卢铉阻拦正三品的贺知章为例,嘲讽之意,淋漓尽致。更是用同为“侍御史”的寒朗,拿卢铉做比较,为诛心之论。<b />

此时,李瑄看到范陵的种种动作,已经放心下来。如果没有埋葬活人,他不会这番举动。<b />

两人面对面,李瑄甚至能看到表情中的慌乱。<b />

“挡住李瑄!”<b />

见李瑄言辞犀利,油盐不进,李屿只能用下策。<b />

“七郎我来助你。”<b />

李瑄的铁杆裴胄,从衣袍内掏出一根随身携带的棍子,带着两个僮仆,不畏惧李屿人多势众。<b />

“乳臭未干,滚回去喝奶吧!”<b />

李屿鄙视地看一眼白白净净的裴胄,示意奴仆将其制住。<b />

“谁敢欺负我七弟?”<b />

就在右相府家奴涌来,李瑄准备施展拳脚的时候,一声高喝传来。<b />

只见一名圆领长袍的青年,带着二十多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向这边而来。<b />

“嘭!”<b />

一名青衣恶奴想要阻拦,却被这青年一脚踹翻。<b />

其他恶奴见此,不敢上前,只能缩在李屿身边。<b />

这名青年是李瑄的五兄李琅,在左羽林军中任队头。<b />

由于喜好玩乐,李琅的狐朋狗友众多。<b />

与同僚相处的时候,又十分豪爽,所以羽林卫的部下,以他马首是瞻。<b />

李琅请部下在曲江喝酒,正好与裴晃相遇,听七弟有麻烦,特来相助。<b />

“李琅,羽林军是圣人亲卫,可不是干这样的事情?”<b />

李屿认识李琅,他看了一眼李琅后面身穿便服的羽林军,厉声说道。<b />

“我可什么都没干,我只看见你们准备殴打我七弟。”<b />

李琅不管原因,他一摆手,部下立刻将此地团团围住。<b />

现在别说范陵,连右相府的家奴,都别想离开。<b />

“五兄,拦住即可,不要动手。父亲一会便到。”<b />

李瑄来到李琅身边说道。<b />

他五兄来的正是时候,否则这些家奴去通风报信,他不一定拦住。<b />

“何事竟惊动父亲大人?”<b />

李琅惊道。<b />

他知道前两天李瑄刚打李屹一顿,以为今天又和李屿起冲突。<b />

心想李瑄比他还能惹事。<b />

“关系到父亲的大事。总之,别让李屿这些人离开。”李瑄一时说不清,只能郑重地表达。<b />

李琅和曾经的“李瑄”一样,都不喜欢学习。曾经的“李瑄”好歹精通骑射,李琅则文不成武不就。<b />

听李瑄的话后,李琅不再多问,吩咐部下,谁敢动,就往死里打。<b />

李屿心中大恨,却无可奈何。<b />

范陵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连被刺杀的惊恐,都抛之脑后。<b />

贺知章凝重地望着李瑄,一个未成年的少年,竟然会动用政治手段,为自己的父亲,抓住机会。<b />

而李白自始至终不明白,李瑄要与李屿硬磕的原因。随性的李白,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b />

这是一个权谋者与大诗人的本质区别。<b />

前者,欲利当下。<b />

后者,名垂千古。<b />

最先到来的,是当值曲江的南衙禁军。<b />

李瑄以左相将来临,请他们等候一番。<b />

南衙禁军的郎将不想多事,驱散人群,在一旁等候。<b />

即便是南衙禁军,李林甫也没法影响。睿智的李林甫,会干预边军,却不染指禁军。<b />

李隆基靠禁军完成唐隆政变,将韦后、安乐公主等韦氏势力诛杀,扶持他父亲李旦登上皇位。又靠禁军发动先天政变,打败太平公主,剿灭其党羽,一步步掌控大唐。<b />

谁敢打禁军的注意,李隆基会毫不留情地挥下屠刀。<b />

“你叫什么名字?”<b />

李瑄势大后,问那名还在一众家奴身下挣扎的刺客。<b />

“薛错。”<b />

刺客身体虽起不来,声音却铿锵有力。<b />

他不是蠢人,已经听出这位素不相识的公子,要惩治范陵。<b />

他不怕死,也知必死,只希望能瞑目。<b />

“你善射?是军士?”<b />

李瑄陡然发现薛错左手大拇指上的“韘”。<b />

韘是弓箭手常戴的一种扳指,佩戴时可避免伤手,提高射箭的速度。<b />

此韘只是兽骨磨制,上有兽面纹,头双角似牛角。<b />

而且薛错的手指上的老茧明显,经常开弓才会这样。<b />

结合他“错”的名字,李瑄断定他不是贵族出身,非贵族,又经常射箭,不是猎人,就是士兵。<b />

“安西龟兹军士兵押官。”<b />

薛错直言道。<b />

“押官最少统帅五十名士兵吧!请细说刺杀京兆少尹的理由。我父亲是左相,为人刚正,必为你申冤。”<b />

李瑄不是不了解军制,而是天宝年间,天下确立十大节度使后,每个节度使下的军使、守捉使,统帅士兵数量差距甚大。<b />

少者五十人设一押官,多者五百人设一押官。<b />

(本章完)

最新小说: 仙逆:杀神归来,开局娶妻李慕婉 重生:与天仙一起生活的日子 我的青梅女友是西宫硝子 华娱之软饭王 我在聊天群,群友都是序列曲主角 真爱闹双胞(简体) 从一人之下开始的御风剑术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红楼窃玉 女尊:娇养的疯批夫郎又翻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