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百姓之所以抢购粮食,只是为了兼职代购赚外快?<b />
朱棡面色沉凝,心潮似浪翻涌。<b />
“儿臣深知,父皇乃大明至尊,权柄在握。<b />
这大明江山,父皇的每项决策皆关乎国运。”<b />
朱棡神色凝重,眉宇间忧思满溢。<b />
他向来果敢坚毅、心思缜密,面对复杂局势亦能沉着应对。<b />
监察御史袁凯微微点头应道:“殿下所言极是。<b />
陛下若在臣民前认错,必被视为无能,权威受损。”<b />
朱棡眉头紧皱,沉声道:“为保统治稳固和自身威严,父皇岂会轻易低头?”<b />
他深知父皇脾性与处事之则,眼神中透露出对权力制衡的洞悉。<b />
另外虽然朱棡尊崇礼教,但却又能洞察现实,因此也常陷矛盾之中。<b />
骁骑舍人郭德成拱手附和,“殿下所言不差。<b />
陛下决策关乎国家安稳,稍有差池,便会引发动荡。”<b />
朱棡忧心忡忡,语气沉重。<b />
“若父皇轻易认错,臣民定会质疑其统治能力,后果不堪设想!”<b />
他微微握拳,焦虑尽显。<b />
朱棡重情重义,关怀身边众人。<b />
此刻面对可能累及众多人的局势,顿时心急如焚。<b />
监察御史袁凯表情肃穆:“所以陛下定会竭力避免公开认错,保大明政局稳定。”<b />
朱棡长叹一声,无奈摇头。<b />
“毕竟在封建制度下,父皇权力受诸多掣肘。”<b />
言语间他无奈远眺,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忧惧。<b />
当然朱棡性格坚韧,此时也在心中竭力探寻解决问题之法。<b />
就在这时,郭德成立刻接话道:“殿下说得对。<b />
陛下被视为天子,代表上天,其决策被当作天意。”<b />
朱棡满脸愁绪,“在这根深蒂固的观念下,父皇认错可能被视为违背天意,压力如山。”<b />
他紧锁眉头,陷入沉思。<b />
朱棡刚正不阿,对不良风气深恶痛绝,却也知晓难以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b />
袁凯压低声音,“还有关键一点,朝中官员为自身利益,不愿看到陛下认错。”<b />
郭德成神色紧张,“他们定会想尽办法为陛下的错误辩护或掩盖,以免影响仕途。”<b />
朱棡缓缓摇头,“这官场错综复杂,真让人忧心!”<b />
言语间他的眼神中,透着愤懑与无奈。<b />
此时太原晋王府亲卫军副统领徐祥和孙恪的对话传来,引得朱元璋与朱棡等人侧目。<b />
徐祥清了清嗓子,郑重说道:“监察御史在大明虽品级不高,权力却不容小觑。<b />
他们能监察百官,可当面弹劾,也能上奏章弹劾。<b />
甚至能代天子巡狩,遇大事奏请,小事能决断。”<b />
站在不远处的孙恪,好奇追问道:“究竟如何厉害?”<b />
徐祥略作停顿,接着说:“像海瑞这般的清官,都曾任此职。<b />
要不是郭德成装疯,袁凯恐又要被问罪。”<b />
孙恪惊叹道:“这也不能怪袁凯胆小,‘胡惟庸案’牵连甚广!”<b />
徐祥面色沉重,“郑将军可是大明开国将领,陛下老乡,都未能幸免。”<b />
孙恪有些难以置信,“郑遇春郑将军?他和陛下关系可非同一般啊!”<b />
徐祥点头,“至正十五年,郑将军就随陛下渡江作战。<b />
其兄战死,他接替统率部队。<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