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242.第240章 胥吏和县官之间的矛盾,才是大明吏治最大的问题

242.第240章 胥吏和县官之间的矛盾,才是大明吏治最大的问题(1 / 2)

第240章 胥吏和县官之间的矛盾,才是大明吏治最大的问题<b />

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b />

通过后世的一些古装影视剧,以及锦衣卫、隐龙卫最近的调查,朱棡才发现原来衙役也可以如此嚣张跋扈。<b />

就因为没有拿到相应的好处,他们能当着原告的面,掰断对方的传令牌。<b />

根据大明的相关规定:传令牌一旦断了,就代表当事人不听传唤,可以判个“藐视公堂”。<b />

在中央集权接近最鼎盛时期的明朝,藐视公堂就等于是在藐视王法。<b />

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普通老百姓就只能给负责传唤捕快和衙役乖乖交钱。<b />

能够有理辩三分的原告都拿下了,不快更不可能放过,本身就理亏的那些被告。<b />

流传到后世,就变成了一句俗语。<b />

“衙门口朝南开,吃了原告吃被告,有理无钱莫进来!”<b />

然而考虑到朱元璋本来就对胥吏,存在非常严重的偏见。<b />

朱棡自然不可能将这些调查结果,直接了当的说出来。<b />

他这一次半路返回应天府,就是想在处理“宜兴案”的同时,彻底解决大明如今“重官员,轻胥吏”的局面。<b />

“老爹,之前我一直以为只要提高大明官员的俸禄待遇,就可以大幅改变如今的吏治情况。<b />

然而直到这次离开应天,真正深入民间之后才发现,胥吏和县官之间的矛盾才是最大问题。”<b />

朱元璋显然不相信,作为基层办事人员的胥吏,可以将县官给彻底架空。<b />

“那些捕头、衙役即便再有势力,也不过是没有品级的胥吏。<b />

知县好歹是七品官员,又怎么会任由下属蒙蔽自己呢?”<b />

朱棡一针见血的说道:“知县不过是三年一任的流官,真正有势力的人,过了三年就会掉到别的地方。<b />

在这期间他们只会和那些胥吏和和气气的,尽可能不把关系搞僵。<b />

况且胥吏往往都是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家传势力,一般的县官还真斗不过他们!”<b />

朱元璋咬牙切齿的说道:“这正是爹为什么要禁止胥吏参加科举的主要原因,他们无品无级就已经如此猖狂。<b />

倘若真的有机会成为朝廷官员,势必会比‘空印案’里面的那些蛀虫更加过分。”<b />

朱棡摇头说道:“其实无论《御制大诰》还是《大明九律》,最终都需要有人去执行才能得到落实。<b />

如果不能解决大明‘重官员,轻胥吏’的弊病,再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之后,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b />

大明在现阶段采用的,基本上都是“异地为官”的任用措施,因此普遍存在“知县是外地官,胥吏是本地人”的情况。<b />

况且捕快、衙役是本地人,代代相传、相互勾结。<b />

正所谓法不责众,知县最多免掉几个人,又不可能让捕快全体失业。<b />

再加上知县不熟悉本地情况,想做事只能依靠本地的捕快、衙役。<b />

不然连税都收不上来,政策也落实不下去。<b />

“如果咱下令禁止胥吏世袭,同时加强对那些地方官的考核,是不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b />

看着依然心存幻想的朱元璋,朱棡直接在纸上写下了“国权不下县”这五个字。<b />

最新小说: [红楼同人] 谁说林黛玉没有哥哥 上门冥王 [综漫] 散兵的雷系监护 闺阁藏春-穿回古代写色文(NPH) [综英美] 论库洛牌与哥谭的适配性 末日红细胞 尸王凶猛:妖妻,亲一口 这个世界挺怪 五维 九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