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b />
塑料大棚掀起一角。<b />
大哥等人继续种植,余阳带着俩堂弟,一个撕扯小方块,一个装筐,一个向外搬运。其实在村里人眼中,俩堂弟有点傻。<b />
这也是六叔一旦遇到事,总喜欢把哥俩委托给余阳的原因。<b />
但在余阳看来,俩堂弟不傻。<b />
或者说。<b />
人生下来,脑子就像一张白纸。<b />
父母需要在这张白纸上,不停的烙印,写下翻身、爬行、走路、说话、写字、算数、做人等等。<b />
父辈掌握的东西越多,烙印的东西越多。<b />
父辈掌握的东西越少,这张白纸也就会留下大片空白。<b />
98年是一个消息不怎么流通的时代。<b />
家里没有电视,学校没有太多老师,父母更没啥见识,教出来的孩子自然懂得很少。<b />
因此俩堂弟会种地,会驾车,会砌墙,很听话,也很孝顺,但涉及不懂的地方,就懵懵懂懂,看起来傻乎乎的。<b />
或许,这也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农村少年的缩影。<b />
“你们俩啊,还是要上学,要走出去,要增长见识。”<b />
“俺听三哥的。”<b />
“喊我三元哥。”<b />
“嗯,三哥,咱啥时候把村长埋了?”<b />
“别听伱爹瞎说,做那事犯法,会坐牢的。”<b />
一边闲聊,一边忙活。<b />
等到11点,20个壮汉先后赶来。<b />
对于这群人来自家的原因,余阳原本打算对外宣称技术员。<b />
问题是,咱没往外打过电话,也没写过信,更不知道壮汉怎么来的。<b />
而对外宣称高速又翻车……<b />
这么多人,怕不是翻了一辆大巴车。<b />
所以,余阳打算把这群人伪装成讨债的。<b />
“三哥,昨晚高速又翻车了。”<b />
“啊?”<b />
“听说有人蹲在上面,似乎打算劫道,大巴车没刹住,撞在了护栏上。”<b />
“车上的人没事吧?”<b />
“就一个返程的司机,头破了,被送往卫生院,应该没事,就是大巴车被一群早起放羊的给拆了,人已经被派出所带走。”<b />
“那劫道的人抓住没?”<b />
“没有。”<b />
余阳陷入沉思。<b />
一时间不知道该把壮汉来余家村的原因,说成高速翻车,还是说成上门讨债。<b />
算了,还是现实更离谱。<b />
翻车就翻车吧。<b />
忙活到下午2点。<b />
第一轮陆陆续续种出来的750筐豆苗,全部批发完毕。<b />
跑来要货的菜贩子,也少了大半。<b />
与此同时,25个壮汉,开启第二轮种植。<b />
为了不让人们起疑,余阳告知菜贩子,塑料大棚另一半,需要等到下午四五点才能交货。<b />
不过,谁都知道豆苗不是一天长成的。<b />
明天种出来的豆苗,包括后天种出来的豆苗,肯定不能对外批发。<b />
至少大后天,才能让菜贩子们再来。<b />
“那么明天的1500筐,加后天的1500筐,咱要自己销售。”<b />
“又或者,扩大塑料大棚面积,哪怕无法建造农田,摆在那里也能掩盖产量。”<b />
余阳想到早上罗列的增资扩产计划,当即兜起上午的货款,喊上大哥二哥,直奔村长家,商议划拉几亩荒地的事儿。<b />
本就炸毛的村长,看到这一幕,没敢回老家。<b />
借着排队的车辆遮掩身影,一溜烟跑进省道边的小洋楼,匆忙拿了存折,带上媳妇儿子,拧动摩托车,消失在省道上。<b />
“村长在家吗?”<b />
“村长?!”<b />
“村长人呢?”<b />
余阳在村里没找到,又来到省道边的小洋楼。<b />
喊了片刻没人回应,干脆打开村里的大喇叭。<b />
“喂?喂喂?”<b />
“村长,村长你哪去了?”<b />
“听到了快回家!”<b />
省道上。<b />
听着带有回音的喊话,摩托车跑的更快了。<b />
“回去?”<b />
“回去老六就把我给埋了!”<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