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联董对袁<b />
孙策最近很烦恼。<b />
眼看甘宁这位超级新人都爬到了头顶,还有刘备、关羽这两货一回来就认主,还踏马当上了主力营校尉。<b />
而他仅仅从曲军侯提拔为司马。<b />
虽说十八岁的司马已经很厉害了,至少比当初孙坚厉害得多,但看看周瑜就知道什么叫人比人得气死!<b />
年纪轻轻已经成为主力一营校尉,别看一营被打崩过,精神还在。<b />
凡是进一营的兵,哪个不是头昂得比谁都高,看看一营老兵,就连亲兵卫都得低头赞声好。<b />
孙策倒是不知道甘宁对刘备吹牛逼的事,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一营校尉就是给周瑜所留。<b />
只有刘备心存幻想罢了。<b />
不过,孙策比刘备更惨。<b />
一方面,刘备能说会道。<b />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孙策就不是那种人。<b />
另一方面,金茂麾下猛将巨多,似乎并不缺孙策的个人武勇?<b />
再加上,孙策并没有第一时间将传国玉玺上交,就成了眼下这个尴尬局面。<b />
倒不是孙策改变主意,不想上交,而是为了防止丢失,他将玉玺交给母亲吴夫人手中。<b />
这次回江陵县,孙策打定主意,一定要献上传国玉玺才行。<b />
时间来到三月。<b />
除了一营、二营、四营主力,共计三万大军留守益州,其余近七万人全数返回荆州。<b />
淮河水师就算要去广陵郡,也得经过荆州。<b />
江陵县再度热闹起来。<b />
跟上次不同,这次笑声明显更加旺盛,到处都是在传说益州战事。<b />
朝廷也不知发生何等变故,下诏拜金茂为镇南将军,封乌伤侯,持节、开府、赐斧钺。<b />
对此,金茂直接上表,拜周瑜、顾雍、戏志才、贺齐分别为益州、荆州、扬州、交州刺史,另有郡守二十九人。<b />
这是回到荆州后,荀彧提出的战略第一步。<b />
首先承认刘协的帝位与汉室正统,其次撤掉刘繇扬州刺史之位,以及刘表、刘焉荆州牧、益州牧的身份。<b />
从根本上瓦解长江以南,所有想要分一杯羹的野心家。<b />
只要董卓还活着一天,挟天子以令诸侯,就不适用。<b />
就算迎回天子,除了以前的问题外,还得抹除董卓的影响力。<b />
毕竟,刘协乃是董卓扶持上位,金茂再强势也没办法饶过这一关键。<b />
另一方面,这也是逼迫董卓做出回应。<b />
要是不答应,就承受十万大军的讨伐!<b />
至于王允等人,荀彧不认为能斗得过董卓,除非发生意外。<b />
“主公。”荀彧从鲁阳赶回江陵县,首要目的就是阐释自身主张:“如今江南只有一个声音,我们只需安心耕耘五年时间,天下就不再会有动乱。”<b />
确实如此,按照以往的发展速度,只需要两年时间,金茂就能再多十万到十五万大军。<b />
再有两三年训练,五年之后,具装精锐就将达到恐怖的十万人!<b />
就算骑兵稀少,但三十万步兵,其中有十万具装精锐是什么概念?<b />
相当于讨董一战时,金茂麾下主力军将达到十万人之巨。<b />
到时候,什么董卓、袁绍、曹操,谁敢不服,全部干碎!<b />
就算三人联手,也不怕。<b />
唯一的担忧,就是各路诸侯联合起来,平稳发展五年,那金茂还真弄不过这些人联手。<b />
不过,那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要是诸侯有那么团结,就不可能发生十八路诸侯讨董,最后讨了个寂寞。<b />
更何况,荀彧早就想想到这一点。<b />
为了防止出现以上情况,荀彧提出“联董抗袁”的战略。<b />
简单来说,就是跟董卓交好,阻碍袁绍发展。<b />
从三方势力上来看,袁绍只是目前弱小,实则董卓才是最弱的一方。<b />
内部有王允等忠臣捣乱,外部还有金茂、袁绍虎视眈眈,处境艰难。<b />
反观袁绍,刘虞、袁术、曹操、袁遗等诸侯全是盟友,仅有不知死活的公孙瓒才是敌人。<b />
一旦灭了公孙瓒,冀州、幽州、青州、徐州、豫州五地就算经过数次暴乱,人口依然位居中原之最。<b />
超过一千万五百万人口!<b />
金茂占据四州也才一千万出头,当然这是不算南阳郡、南郡和益州边上的氐人、羌人的数量。<b />
董卓就最惨了,凉州、并州自古就是边疆,一州之地人口不到百万,两州加一起可能还没有一百五十万。<b />
就算司隶地区人口还算不错,少了洛阳地区人口,加上两州也就不到四百万。<b />
不论是从表面实力,还是潜力来看,董卓就是最弱的,袁绍要是一统北方就是短期内最强。<b />
金茂则是目前最强,五年后也比袁绍要强,如果袁绍在五年内一统北方,就会在短期内比金茂强。<b />
因此,只要让袁绍这五年没法统一,金茂就有足够的时间发展。<b />
为了防止袁绍联合董卓来打击金茂,荀彧提出另一计策:“跟公孙瓒结盟,甚至不惜与曹操、韩遂、马腾结盟。”<b />
“只要董卓、袁绍后方不稳,就是成功!”<b />
也就是说,表面上是要联合董卓抵抗袁绍,背地里则是各种拖后腿。<b />
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一家独大!<b />
“可是。”金茂非常迟疑道:“我们能想到的事,难道董卓和袁绍想不到吗?”<b />
“若是袁绍跟董卓现在就结盟了,又该怎么办?”<b />
“不会!”荀彧斩钉截铁道:“主公不用担心这一点,袁绍绝对不会跟董卓结盟。”<b />
“袁绍若是跟董卓结盟,对我们反而是好事!”<b />
“为何?”<b />
荀彧解释道:“董卓杀了袁隗、袁基全家,夷三族,袁绍与董卓之间便有了深仇大恨。”<b />
“袁绍若不介意,而犯下愚蠢的错误,那么袁术肯定要跟袁绍翻脸。”<b />
“汝南袁氏,不会支持,天下士人也不会同意!”<b />
金茂有点理解了。<b />
说白了,这个时代以孝义立身,尤其是袁绍,当初养望时期,就是以孝闻名。<b />
要是对家中长辈、大哥的死亡都能无动于衷,那就等于自毁长城。<b />
“那也不对啊!”金茂醒悟过来:“我也是以天子名义立身,若是跟董卓结盟,像什么话?”<b />
那不就是告诉天下人,他金茂就是个虚伪至极的伪君子,说一套做一套,以后谁还敢为他效力?<b />
荀彧拜道:“主公一直都是汉室忠臣,又不是效忠于董卓!”<b />
“您此次不也是上表天子,而非董卓?”<b />
原来如此,还能有这种微操。<b />
简单地来说,就是金茂只听天子诏书,不管是不是董卓拟诏,只有诏书才有可能让他听话。<b />
当然,不符合利益的诏书,可以不听。<b />
“那么该如何离间他们呢?”<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