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就你踏马叫贾诩?<b />
洛阳。<b />
丞相府。<b />
洛阳的财富被董卓收刮完毕,但还没来得及运到长安。<b />
眼下又被人打到门口,董卓不想跟金茂硬抗,十五万大军都是他的私产,要是打没了,搜刮来的这点财富又有什么用。<b />
可不打一场,又该如何去满足金茂那奇大无比的胃口。<b />
更为重要的一点。<b />
要是金茂开口索要皇帝怎么办?<b />
董卓看着李儒,后者冷汗都不敢抹。<b />
这一个个问题都非常要命。<b />
李儒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又不敢劝董卓力战。<b />
无奈,李儒秉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将贾诩暴露出来,一起承担问题。<b />
“主公,我实在不知,但有一人一定知道!”<b />
上次放走金茂使者刘平,李儒就有八九分怀疑,贾诩这老鬼在作祟。<b />
这次的难题,总得帮他解决掉才行。<b />
“贾诩?”<b />
李儒的想法是一回事,董卓的想法又是另一回事。<b />
“就是那个武威贾诩?”<b />
董卓满脸不屑道:“带兵打仗,哪样都是中等之姿,这样的人,他能有什么出息?”<b />
看到李儒满脸为难,董卓不耐烦道:“罢了,传贾诩!”<b />
不一会儿,贾诩来了。<b />
“步兵校尉贾诩拜见丞相。”<b />
董卓这才想起来,贾诩确实封了这么个校尉,但也只是看在其家族的份上。<b />
“起来吧。”<b />
董卓心情不好,也不想假装礼贤下士的演戏,直接问道:“金茂在城外叫阵,孤该如何才能安然回到长安?”<b />
贾诩看似不经意地看了眼李儒,才说道:“我听说扬州牧与陛下有故,何不下诏,令其进城拜见?”<b />
董卓惊起。<b />
贾诩这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让董卓醍醐灌顶。<b />
“今日方知我关喜亦有智谋之士!”<b />
董卓大喜:“文优,你来起草诏书。”<b />
这一招非常妙。<b />
不管金茂接与不接,都要遭大重。<b />
若是奉诏进城,那一切问题迎刃而解。<b />
若是不奉诏,那就说明他金茂跟董卓就是一丘之貉,谁也别觉得谁高贵。<b />
那将对扬州军士气产生毁灭性打击,到时候,战还是和,就得由董卓说了算。<b />
因此,董卓才会整个人惊起。<b />
李儒一边在写诏书,一边也惊讶于贾诩的决定。<b />
以往可不见贾诩主动露头,这次不知原因,居然在董卓面前主动暴露才华。<b />
这是要干什么?<b />
李儒不理解,但总觉得贾诩一定有事瞒着他。<b />
…<b />
洛阳南城门外,洛河。<b />
金茂将帅帐布置在楼船上,吃睡都不下去。<b />
当然是因为惧怕董卓军骑兵才这么干,金茂可不知道孙坚砍伤了吕布。<b />
要是被这样的猛然冲阵,金茂真怕一不小心就被擒贼先擒王了。<b />
到时候,就又成就吕布的一段佳话,毕竟,这可是能杀死孙坚的猛人。<b />
就算是典韦跟孙坚单挑,也不见得能赢。<b />
这天。<b />
大鸿胪杨彪带着诏书来见金茂。<b />
大鸿胪主管礼仪,杨彪又是出身与袁家齐名的名门望族杨家,足见本次规格之高。<b />
金茂得知后,就算再不情愿也在洛河南岸摆驾接诏。<b />
杨彪走了个过场,就将诏书交到金茂手中。<b />
这块烫手山芋,金茂真不想接过来,但他以清君侧名义起兵,又不得不接。<b />
恰好荀彧这样的政治家又不在身边,荀攸这样的半吊子,很容易曲解诏书本意。<b />
就在金茂不知所措之时,杨彪出言示好,给家金茂点醒了一番。<b />
“这份诏书,扬州牧可要保存好。”<b />
杨彪指牛为马道:“千万别锁在柜子里,那可就要小心整个烂掉。”<b />
“也别放在外头招摇,那可就大逆不道,要杀头的。”<b />
金茂听得一脸懵逼,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谁敢杀他头?<b />
他就把脖子伸在这,看董卓敢不敢出城来砍。<b />
杨彪无奈叹息,话只能说到这里,再深入就不能说了,能不能懂,全看金茂自己的悟性。<b />
说实在的,他都五十岁的人了,跟刘表同个年纪,还总是担惊受怕。<b />
董卓治下真难混。<b />
原本杨彪被提拔为司空,自董卓晋升丞相后,就跟黄琬、荀爽同为三公。<b />
三人还曾密谋共诛董卓。<b />
可惜,荀爽死得太早,一切计划都泡汤。<b />
后来,诸多事情,杨彪险象环生,官帽摘掉又戴上,就沦落到大鸿胪九卿的地步。<b />
如今金茂好不容易打到洛阳,说实话,杨彪还是希望金茂能将皇帝从董卓手中迎回来。<b />
不说别的,就金茂在民间的名声就比董卓好太多,至于金茂对士族的态度,可以慢慢调教。<b />
就在金茂满脑子浆糊,杨彪深感无奈时,荀攸终于理解其中奥妙。<b />
“主公,此事这般这般。”<b />
荀攸将杨彪的话翻译过来,跟贾诩的计策意思差不多。<b />
其实,贾诩的这条计策算是阳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但并不好解决。<b />
政治层面的事情,从来不简单。<b />
金茂恍然大悟,立马上前握住杨彪清瘦的双手:“大鸿胪可要救我啊!”<b />
必须要说得夸张一点,这是老一辈文士最喜欢的态度。<b />
果然,杨彪非常吃金茂这一套,嘴角含笑道:“有时候,事情要透过表象看本质。”<b />
“以前宦官当道的时候,矫诏、伪命比比皆是,谁知道哪个是陛下亲自颁发的诏书?”<b />
“可那时候,作为臣子没得选择,不管是不是矫诏都得遵从。”<b />
“时过境迁,如今奉诏之人少之又少少啊。”<b />
老实说,金茂这些年自认为精进许多,还是摸不准杨彪到底什么意思。<b />
便试探性问道:“您的意思是,要我不奉诏?”<b />
杨彪摇头道:“我可什么都没说啊,只是给扬州牧讲述一些过往的事实和历史。”<b />
金茂真的恨不得掰开杨彪的脑子,看看到底什么意思。<b />
可杨彪也没办法,他今天说的话都会传到董卓耳中,能这么擦边球般出谋划策,已经是他所能做的极限了。<b />
杨彪抬头看了看天,道:“天色也不早了,扬州牧若是有什么想说的话,就派人传给陛下吧。”<b />
临走前,杨彪这句话在“陛下”两字上咬得特别重。<b />
而金茂却还在关注时间的问题,他抬头看着正午倾斜的太阳,疑惑道:“天色还早啊。”<b />
“喂!”<b />
“能不能说清楚点啊,到底什么意思?”<b />
杨彪头也不回地渡过洛河,金茂政治上表现地越小白,杨彪心中就越发想要让皇帝回到金茂治下。<b />
“不枉我冒险献策。”杨彪心想。<b />
金茂绞尽脑汁也想不通到底什么意思。<b />
直到荀攸从中悟出计策,并告诉他,才明白。<b />
“主公,大鸿胪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奉诏。”<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