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来了,也不跟我说一声。”金茂依然把姿态放得很低,只要刘宏在一天就得忍一天:“我好去迎一迎您呀!”“哎哟,还是算了吧。”张铁满脸嫌弃道:“乘船半月,头昏脑胀,还是地上舒服。”<b />
“如此甚好!”金茂邀请道:“南昌比乌伤可强多了,您可以多玩些时日。”<b />
“若是无事,奴婢留下便是。”张铁惋惜道:“还是正事要紧。”<b />
张铁掏出一本诏书,宣读:“中平四年七月二十七日,皇帝诏曰:代豫章郡守金茂平乱有功,品节高尚,迁颖川郡守。”<b />
“啊?”金茂满脸懵逼:“您是不是搞错了?我资历尚浅,如何能担任颖川郡守?”<b />
颍川郡就在洛阳边上,士族繁多,<b />
如果说光禄大夫是默认九卿实习生,那么颖川郡守就是为升任九卿当预备役。<b />
金茂才18岁啊!<b />
真当每个人都是冠军侯,年纪轻轻就能身居高位啊。<b />
金茂敢肯定,只要他敢去接任,绝对活不过明年。<b />
“这是有人要陷害我啊!”金茂哭丧着脸问张铁:“您可不能瞒我,到底是谁要害我?”<b />
张铁阴沉着脸,训斥道:“金太守要抗命?你可知抗命乃是大罪!”<b />
其实,这份诏命也是矫诏,张铁内心并不平静。<b />
“地方不稳,恕难从命。”金茂咬牙认了,大不了挂印回家,这在当代又不是稀奇事。<b />
顿时,张铁陷入两难境地。<b />
最终,张铁只能将事情原委说出来,希望能跟金茂解释清楚。<b />
原来这一切都是盛宪在背后搞鬼。<b />
当初,盛宪的釜底抽薪之计,就是请求孔融联合洛阳士族,对金茂进行捧杀。<b />
只要金茂调离本地,其手下势力自然而然地瓦解,收拾起来就不必费那老鼻子劲儿。<b />
也就是说,金茂已经“名声在外”,不只是扬州闻名,就连河南、颖川一带,那都是“背负大名”,被视为能平定天下的大才!<b />
张铁还有一层深意没说,可金茂已经足够愤怒。<b />
“盛宪!”<b />
金茂阴沉着脸,先请张铁下去休息,有事明日再商议。<b />
“来人!”<b />
当戏志才和顾雍从被窝里被叫醒,来到金茂书房,并听到这种惊天消息,一下子就清醒了。<b />
几乎同时,顾雍和戏志才便通其中关隘。<b />
两人对视一眼,顾雍低下头,示意戏志才来说。<b />
后者心存感激,道:“主公,此事背后应当有十常侍在做推手!”<b />
金茂瞬间念头通透,但还是挺模糊,道:“志才,还请细说。”<b />
戏志才便将皇帝、十常侍和士族的关系说了一通。<b />
“盛宪推动洛阳士族,行捧杀之计,十常侍顺水推舟,卖士族一个人情。”<b />
即便聪明如戏志才和顾雍,也不会想到十常侍矫诏的事,但不妨碍两人能推测出十常侍肯定有把柄握在士族手中,不然,肯定不会做出妥协。<b />
金茂可不管这些,咬牙切齿道:“该死的阉贼!”<b />
“养不熟的白眼狼!”<b />
“竟然拿我当牺牲品!”<b />
好一通发泄,金茂才逐渐冷静下来,又想起另一件事。<b />
“难道孙坚成了阉贼走狗?”<b />
“此番前来便是夺我基业!?”<b />
这就很好地将所有事情联系到一起,也就解释当时孙坚为什么如此失礼。<b />
换位思考,金茂要是接手孙坚的势力,肯定要跟其手下人拉近关系。<b />
此时此刻,金茂生出无尽戾气,心中不断闪过要灭杀孙坚的念头。<b />
“不管敌人有多强,想要我死,就要拉你们一起陪葬!”<b />
“明公,请冷静,事情还没到那一步。”<b />
顾雍的话如凉水,恰好将金茂浇醒,“元叹有何高见?”<b />
顾雍斟酌用词,才说道:“明公曾与我说过游击战十六字要诀。”<b />
“我想明公的思想,大概是联合大部分打击小部分,以我之优击敌之缺。”<b />
金茂惊艳,没想到顾雍这么聪明,居然能推测出毛爷爷的主要思想。<b />
其实,游击战也是毛爷爷从古代兵法演化出来,同宗同源,不奇怪。<b />
“元叹,你说的没错,可跟这次又有什么关系?”<b />
顾雍恭敬道:“孙坚私兵众多,兵精将强,阉贼掌有权利,若我与两方同时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b />
“不若先联合孙坚,对抗阉贼。”顾雍提出两个解决方案:“若是阉贼服软,则索要好处,也不耽误与孙坚结盟。”<b />
“妙啊!”<b />
金茂思路一下子就清晰起来,又跟两人仔细谋划一番,直到天亮。<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