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b />
听了这话,朱高煦收拢了神情,耸了耸肩笑了起来,微微摇了摇头,轻声嘀咕道:<b />
“值得吗?”<b />
“这世间哪里有什么,值得与不值得的明确分界?”<b />
“只不过,每人的追求,所期许不同罢了。”<b />
“甭管王爷也好,太子、帝王也罢。”<b />
“众人所追求的,不一直都是王朝、黎明百姓越来越好吗?”<b />
“金尚书儒学所学,不也一样吗?”<b />
闻言,金忠微微一愣,脸上的神情不由露出一丝动容之意,看向朱高煦的目光亦不如方才那般警惕、戒备,心中不免升起一丝敬佩之意。<b />
王朝、黎明百姓越来越好。<b />
是啊!<b />
这些不一直都是儒家.乃至他们为官之初的梦想和弘愿吗?<b />
何曾几时,貌似曾经的宏愿、最初的梦想,已然被他们给忘得一干二净了。<b />
而他,居然还没眼前被他一直以来瞧不上的武将、臭丘八所看的明白,亦能够保持初心。<b />
就在他沉思之际,朱高煦的声音再次传来:<b />
“金尚书你身为文官.”<b />
“这些年以来,过见之文官、学子数不胜数。”<b />
“不知你可曾有过这般感觉,如今的文官也好,学子也罢,一个个早已摒弃了初心,仗着被朝廷有待,眼高于顶、看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b />
“侥幸得了功名之后,口中说着为皇权治理天下,但又有几人真正在意过百姓的死活,几人为民牟过利益?”<b />
“反倒是一个个成了鱼肉百姓、贪污受贿、收拢百姓手中良田、搜刮民脂民膏、愚弄百姓的好手,且致使上令多数完全无法下达的好手。”<b />
“不少人成了朝廷的毒瘤、乃至成为后续王朝可能崩塌的蛀虫。”<b />
“且这些人还打着朝廷、皇帝的旗号,可谓是钱财进他们的口,锅却是朝廷、皇室为他们背。”<b />
“之前的朝堂贪腐之风锦衣卫所查出来的一切切不正是如此吗?”<b />
“且中间还有多少没有被查出来的?”<b />
“而致使这般缘故,为何?”<b />
“百姓少人识字,灵智未开,无法分别好坏,只能够成为别人愚弄的对象。”<b />
言语。<b />
随着朱高煦的娓娓道来。<b />
站在一旁的金忠一张老脸阴沉如水,几度欲张嘴却终究未能够言语半分,且眉头紧紧的皱在了一起。<b />
为官这么多年,能够坐到这个位置,金忠也算是对于整个历朝历代的历史有着颇多的了解,亦算是饱读诗书,见过形形色色的人。<b />
所以在朱高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此言绝对没有半分的虚假。<b />
自宋朝太祖赵匡胤上位以来,重文轻武开始,整个汉人民族的文臣就正真意义上成了气候,同时也有着近乎于九成往上的人丢失了文人的风骨和气节。<b />
一个个人变成了贪生怕死之徒,成了鱼肉百姓之毒瘤。<b />
不过知道归知晓,其实这个问题,自太祖皇帝立国开始,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虽这些个没有文人气节和风骨的文臣,让众人非常的不喜,乃至于厌恶,但天子稳坐朝堂,需要有人为之牧民。<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