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围着任嚣,“方才你答应的最快,若是这次办不好,你怎么对得起太子。”<b />
“说得对,这次我们所有人都监督你一个。”<b />
“伱啊你,大字不识一个,到头来却要去找读书人入军营,没想到吧。哈哈哈哈哈哈。”<b />
几位军官的笑声在驿馆内响起。<b />
在一旁庭院里的今淑,手中捧着刚采摘下的束。<b />
听着那些大将们的笑声,今淑却莫名感觉心里一慌。她踩着木屐来找扶苏,见到他正负手看着院子里的湖。<b />
碧波荡漾,扶苏却根本高兴不起来,反而心事重重的样子。<b />
冯去疾的话,一直在扶苏耳畔萦绕。<b />
‘大王一向赏罚分明,凡有功劳,向来是应赏尽赏,怎么就会独独落了太子呢。’<b />
湖面上泛起淡淡的涟漪,一如扶苏的心绪。<b />
当冯去疾告诉他,嬴政一直都在防范自己时,很多事的性质就全然改变了。<b />
碧水边上,扶苏穿着黑色深衣眺望远方,今淑提着裙裾来到扶苏身边,她什么话也不说,只是垂首靠在扶苏的胸膛上。<b />
蒙恬本来想问问太子,只是在见到这一幕后,他很识趣地退下了。<b />
今天这件事,非常古怪。<b />
蒙恬佩服扶苏的仁义之心,他总是能细致入微的体察庶民之所想,别说秦国,就是整个战国时代,也很少有像太子这样作为的储君,甚至是许多君王都没有太子做得好。<b />
之前的种种,都让蒙恬对扶苏十分佩服,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件事上,太子的行为却这么反常。<b />
太子一直以来深受大王信任,若是这等小事,大可直接上书,大王一定会同意的。<b />
可是为什么太子却要让诸位将军去做这样的事情呢。<b />
总感觉有些不对劲。<b />
蒙恬很是疑惑,他的属官看出了他的心思,便道,“太早功劳甚高,知道若是再做成这件事,必然引得士卒欢呼,想来太子是为了低调。”<b />
蒙恬将信将疑。<b />
“谣言止于智者。”<b />
扶苏的命令安排下去,这些将军们也是真的没有闲着。<b />
扶苏让他们都立下了大功,他们自然都认同扶苏。一直都没什么好报答扶苏的,众人就想着把这件事做好,赶在扶苏回咸阳之前,把读书人引入军营做刀笔吏的事情先做成。<b />
很快,士兵们就在军营之中开始筛选。<b />
到处都挂着告示牌,凡会写字的人,入都尉帐中,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转为刀笔吏,专门为士兵写家书。<b />
在军中招募,自然远远不够;很快告示也贴在了新郑城中。<b />
渐渐地,军中有了那么几个刀笔吏。他们穿着长袍,走到哪里都是手里持着笔,腰间系着刀。<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