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服从性试探(求追订 3000字章)<b />
秋日里,阴雨绵绵,天地山川渐渐换上颜色。<b />
“大功臣回来啦!”<b />
“少将军贲回来啦!”<b />
咸阳城城阙下聚集着许多百姓,他们多穿着褐色葛衣,在道路两侧举手振臂以示欢呼。<b />
在秦国这样崇尚武力的国度,对待立下战功的战将那一向是尊奉为圣。<b />
前有武安君白起,战功赫赫,深得秦国庶众之心,威望极高;而今又有王氏父子,满门皆为战将,战绩斐然。<b />
秦咸阳宫大政殿。<b />
巨大的乳钉铜门被十个宫人合力拉开来,王宫正门大开,自然是为迎接有功之臣。<b />
“这一回,多亏少将军出奇策,否则那大梁城至今还牢不可破。那可是素来被誉为天下第一城的大梁城,十万精锐围困,硬是没在城墙上打开半个缺口。”<b />
“唯有少将军多智,引水淹城。这古来发大水,就是大禹也了十一年的时间才让洪水分流。可惜魏王无能,就算是有治水的大禹,也都给撵出去了。如今大水一灌,自然城破人亡。”<b />
殿内文武诸臣分列而坐。<b />
冯去疾听得旁臣议论,对大功臣王贲的到来,他只是为王贲感到担心。这些人各自长着一张嘴,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只是这一言一句,看似是在夸赞王贲,实际上是把他往火坑里推。<b />
战事在有时候可以帮助减轻国家治理的负担,甚至于转移一些内部冲突。<b />
比如借着打仗的机会,把某些大王信任的干将外派出去,这样就会让其他人有可乘之机,可以得到更多向大王献殷勤的机会。<b />
很多人自以为聪明,把有才干的人撵去离皇帝远的地方。成天在大王面前卖弄自己的伎俩。<b />
咱秦国的大王,心里就像章台殿前高挂的明镜一样,心里清清楚楚。<b />
这些人哪是夸赞王贲,分明是嫉妒他的才华,现在吹得天乱坠;若是有一日,有人在大王面前诬告王贲,一定就是这些人干的。<b />
冯去疾对人情世故,君臣博弈这些事情,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体会,是以能够做到为人处世游刃有余。<b />
这种场面,不稀奇。<b />
冯去疾的目光落在前方的太子身上。<b />
太子年十七,野心勃勃,意欲在平定天下的大事上有所作为,对攻伐六国的战事一向十分积极。<b />
身为储君,却不愿意低调收敛。对他来说,让他在羽阳宫里好好坐上一整天,就好像拿着锥子去刺股一样。<b />
想我冯家上下,父兄叔伯,都是低调谦和之人,不管才华多高,战功几何,从来不主动出去夸耀卖弄,这就是他们家族能够长盛不衰的根由所在。<b />
太子年纪轻轻,总是在朝堂上抛头露面,不懂得韬光养晦。就算太子没有二心,可是这朝中的臣子,哪个不是虎狼之心,一旦看准机会,必定会生事端。<b />
冯去疾对自己未来的仕途感到非常担忧。<b />
今日朝会,扶苏也在殿上。<b />
像是一种额外的补偿一样,嬴政留下了赵高的狗命,随后时不时给扶苏一些优待。<b />
像今天这样没有什么大事却还能来临朝听政,这可是大殊荣。扶苏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b />
宫外的人自然都不知道宫里发生了什么,只是听着大王跟前的红人中车府令突然被贬黜,这就让从前一直都爱巴结赵高的朝臣立刻一哄而散,如今听到他的名字,都是一面跺脚,一面口吐芬芳指责他过去的种种过失。<b />
而太子如今越发得到大王的信宠。<b />
太子扶苏每一次上朝,都要被史家浓墨重彩地记叙上去。这在过去的历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一国的王对未来的太子宠爱到这个地步,已经足以载入史册。<b />
哪怕秦太子扶苏现在就突然暴毙,那在历史上也仍旧是涛涛黄河里一颗璀璨明珠。<b />
言归正传。<b />
今日百官都来上朝,为的就是迎接大将王贲。稍后秦王政就会在宫中设置宴会,届时文武百官一同恭贺,为王贲接风洗尘。<b />
“将军王贲至。”<b />
谒者令扯着嗓门高高地喊着。<b />
文武百官立刻正襟危坐。<b />
扶苏瞅着群臣这言辞,举动,忽然明白了嬴政为什么宁可冒险让自己去攻打楚国,也不要再用这些战功赫赫的大将了。<b />
此时,嬴政心里也打的是这样的算盘。<b />
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这江山现在是自己的,未来是他的。扶苏的功绩,就是寡人的功绩。<b />
待得殿前接引的人退下,王贲着重甲上殿。<b />
光明宽敞的大殿里一道魁梧伟岸的身影矗立在门前。<b />
方才还叽叽喳喳的群臣,这时候忽地集体正襟危坐,双目凛然,朝堂上的气氛陡然变得严肃起来。<b />
所有人都用严厉的目光射向王贲,至于嬴政,他只是自信地坐在王座上。<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