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儒生齐刷刷看了一眼这戍卫,他们可是儒家,岂会惧怕戍卫。<b />
这些浑身上下都肌肉饱满的壮年男子对视一眼,各自回去坐了下来。<b />
虽然经常窝里斗。可是在秦法家的压制下,他们这些来自六国的儒生对外都是很团结的。<b />
他们将门给关上。<b />
“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什么不满的,可以直接说出来。”<b />
“我没有什么不满的。只是你称赞太子就称赞太子,本无可厚非。可是你为什么说这个论断将会使得太子成为天下士人心的楷模,这就是冠冕堂皇的道理。”<b />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怎么能这么说话呢。”<b />
挑起话头的人这才站出来道,“是你自己闭塞了视听才导致这种看法。我之所以说这种话,那是有理由的。子曰:讷于言、敏于行。在行动的时候,一定要敏锐。”<b />
“太子来到太学,提的这个白犬之喻。你不觉得正和当今天下时世有关系吗?太子都说了,重要的不是白毛黑毛,是羽毛就行。重要的不是犬是白犬、黑犬,而是犬能否捕猎。”<b />
“我看太子的意思分明是,这不管是什么学说,只要有用就行。”<b />
众人闻言,统一捻起了胡须。<b />
这时候,众人的眼中都闪着光。<b />
“好个白毛之喻。”<b />
“善。”<b />
“可。”<b />
“妙论!妙论!”<b />
殿中的人一个个自然恍然大悟。<b />
“要我说,太子即将戍边,这可是苦差。我们学室里的儒生,曾经就是因为太子的功劳,所以有了差事整理文字。如今太子既然要外出,我们也该是时候表示心意。”<b />
“太子素来喜好读书。”<b />
众所周知的是,太子不喜欢读书,他喜欢打猎和吹牛。<b />
“这些兵法韬略,也该呈上递给太子才是。另有竹书纪年这些天下难得之书,若是呈给太子,太子到时候有了这些书作伴,也不至于寂寞。”<b />
两天后,扶苏准备前往昌平府——不,是太傅府上做客。<b />
这个晚上,扶苏正在沐浴。<b />
灌夫趁着黑灯瞎火,四下人少,便鬼鬼祟祟地将一卷书递送到扶苏面前。<b />
“太子,请看。”<b />
“这是什么?”<b />
“太子您小点声,这都是当世罕见之奇书。是我托人从学室里带出来的,这件事,可不能外传。”<b />
“好。我绝对不外传。”<b />
次日,灌夫被五大绑起来站在扶苏面前。<b />
此时此刻,羽阳宫角落里,一群猎犬合起来围住了一只大耗子,将其逼在角落里不敢动弹。<b />
粱仔细看着这些书,很多书根本只存在于传闻中,没想到居然真的有。<b />
出自尚书台的人,那都是博古通今之士,一见到这些书就知道其价值几何。<b />
非权贵,送不出这么多的当世奇书。<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