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赵都安:在下林克,见过文珠公主<b />
“公主,就是这里了。”<b />
马车旁,身材高大,头发编成散辫,皮肤粗糙泛红的女武士锐利的眼神扫过四周,确定安全后,才将车厢内的公主请下来。<b />
四十余岁,神态温和的文珠公主今日打扮颇为低调,身上发间,不见珠宝首饰。<b />
此刻鞋子踩在嘎吱作响的雪面上,目光迎着阳光,望见了前方路口布施的棚子。<b />
“按照您的吩咐,我们采购了石炭来散给这里的百姓。”女武士轻声说道:“没有经衙门胥吏的手。”<b />
“恩。”文珠公主轻轻颔首,望着棚子前,那些衣衫或单薄,或破烂,瘦弱憔悴的贫民,眼神痛惜:<b />
“今年雪大,听闻城中物价几日里飞涨,这些在京师中的人都如此艰难,不敢想更贫瘠之地,该怎样难熬。”<b />
女武士咕哝道:“都说京城乃首善之城,我看还不如西域。”<b />
文珠公主摇头叹息,公允道:<b />
“西域虽地偏,人口却也少许多,执掌一个部族,自然要比执掌一个王朝要简单容易太多。不过,比我记忆中的京城的冬日,的确要更艰难些,应是朝廷国库空虚所致。”<b />
忠心女武士说道:“那群官员都这样说,还说等明年,开始赚来的白银将使国库充盈,一切自会转好。”<b />
开市……<b />
气质温婉的长公主抿了抿红唇。<b />
这个词,她近来数月已听的要耳朵磨出茧子,包括这次要与朝廷商谈的,关于明年的贸易,也有与“开市”相关的条目。<b />
“据说,虞国的新政与开市,都是那个赵都安一手促成。”女武士道。<b />
文珠公主摇了摇头,淡淡道:<b />
“镀金罢了,一介禁军步卒出身的武官,如何能主导这等大事?由此可见,陛下对此佞臣何等宠幸。”<b />
从进城起,文珠公主就开始从各种渠道,打探女帝面首的消息。<b />
而伴随各种消息汇聚,文珠公主只觉满眼荒唐。<b />
铲除奸臣那几样,外界知晓不多的事且不提。<b />
单单公开的,佛道大比上的风头、神机营新火器研发的助推、太仓一案与湖亭开市的功绩、新政的筹划、败正阳学派……林林总总。<b />
若只一两件,还算合理。<b />
但当短短大半年里,这么多功绩都聚集在一人身上,对于非亲历者的文珠公主而言,就实在太荒诞了。<b />
基于常识判断,文珠愈发笃定,是女帝过于宠幸这个面首,为了帮他镀金,这才每一样大事,功绩,都想法子让赵都安沾光。<b />
如此,这一切才合理。<b />
事实上,文珠公主的这个看法,才是正常人下意识会脑补的真相。<b />
包括时至今日,京城坊间,对于赵都安身上的功绩,哪个是真,哪个是镀金的争议,都从未休止。<b />
毕竟哪怕是完整知晓每一件事的女帝,每当回想这一年赵都安做的事,都会觉得匪夷所思。<b />
更遑论外人?<b />
文珠本就对赵都安存在刻板偏见,得知的资料越多,心中对其“迷惑君王奸臣”的印象,就越牢固。<b />
也越担忧。<b />
这几日,她入宫数次,与女帝也深谈了数次。<b />
身为嫁出去的姑姑,文珠知道分寸,并未急着说什么,只是谈亲情,拉家常,以及旁敲侧击。<b />
而徐贞观交谈中透露出的,对赵都安这名奸贼的信任,与那一丝隐藏的很好,却依旧被她捕捉到的情愫,都令她很是担忧。<b />
文珠也想过要见一见赵都安,当在下着女帝的面以长辈的身份,戳破这个蛊惑侄女的“黄毛”的虚伪面容。<b />
可惜……<b />
赵都安以重伤养病为由,闭门谢客,完全不露面。<b />
尚未寻到机会。<b />
“公主,听说往年冬天,若遇苦寒,神龙寺的僧人会在城中给贫民布施,今年却因‘禁佛’,而没了踪影。”女武士有些感慨地说。<b />
文珠公主沉默了下,轻轻叹息一声。<b />
对于“禁佛”一事,从西域的立场上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神龙寺被削弱,忧的是这是否意味着,佛门整体的影响力下降?<b />
不过……<b />
这些都是“圣僧”等人要考虑的,文珠并不想参与,从她个人的角度,对神龙寺并无恶感。<b />
因为哪怕是为了信徒,但神龙寺的和尚赈灾布施终归是真的。<b />
总比那个仗着权势,为非作歹,声名狼藉的赵都安强出太多。<b />
“上层斗争,苦的终归还是百姓。佛门还肯赈济百姓,赵都安那等权佞,只懂享受荣华富贵,怕是连这天子脚下的苦,都看不见半点。”<b />
文珠公主吐出一口白气,说道:“我们也过去吧。”<b />
闻言,马车旁其他几名亲随,忙抬着几个木箱子跟在公主身后。<b />
这个棚子内,发放石炭的乃是西域招揽的虞国人,这会看到公主要行礼,给文珠抬手拦住。<b />
她在棚子角,额外开了个位置,打开木箱,其中赫然用厚厚的被,裹着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杂面馒头。<b />
下令只准小孩子来领。<b />
“馒头!”<b />
人群一下轰动起来,队伍有些乱了。<b />
好在女武士带人维持秩序,很快就有一名名穷苦孩子,端着放了黑色石炭的簸箕,来领馒头。<b />
文珠公主毫不避讳,亲自用一双保养的极好的手分发食物。<b />
百姓们也不知她身份,只以为是城内某个大善人老爷家中女眷,口中说着“夫人吉祥,长命百岁”之类的吉祥话。<b />
她眼神温柔,看到个约莫只有腰高,五六岁模样,瘦巴巴的小女娃用竹竿一样的手,费力将盛放石炭的簸箕举起,因太矮了,只好用头盯着,来到棚子桌前。<b />
文珠眉头皱了皱,不解为何有这么小的孩子出来,旁边一名虞人仆从压低声音解释:<b />
“这娃子的娘病倒了,家里没别人,说是已经好些天没烧的了,一直出去捡驴粪蛋烧……”<b />
文珠公主一阵心酸,一双白腻柔嫩的手,爱怜地朝小女娃脏兮兮的脸上抚去,却吓得后者连退了几步,手中簸箕也险些掉下。<b />
“唉。”文珠公主叹息一声,额外多拿了几个馒头放在簸箕里,又偷偷在石炭里塞了一串大钱。<b />
目送小女娃强忍着饥饿,将馒头抱在怀里朝家奔去。<b />
这位在西域素有“圣女”、“神母”美誉的美妇人眸子感伤,将分发的工作交给旁人,自己走出来,叫上几名亲随。<b />
“公主,这就回去么?”女武士问道。<b />
文珠摇了摇头,说道:“去附近的药铺,在买点风寒药吧。”<b />
女武士等一行护卫眼神崇敬,保护着被他们尊崇的公主朝两条街外的铺子走去。<b />
只是一行人走出没多久,就听到一条巷子里,传出喝骂与哭泣,以及哀求声!<b />
“怎么回事?”<b />
文珠公主心生不安,莲步轻移,靠近那条巷子,视野豁然洞开。<b />
只见在这条主街巷子里,数名帮派地痞打扮的青皮,竟不知何时,守株待兔。<b />
截住那些领取了救济,往回走的贫苦百姓。<b />
泼皮们不似寻常地痞,身上穿着相近的青色衣,肩膀上刺绣一朵红,一个个膀大腰圆,手中拎着棍子,面色红润,表情凶恶。赫然是京城第一大帮派,红会的成员。<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