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雮尘珠 云巅天宫<b />
“掌柜的,是赑屃?”<b />
没理会那帮伙计闲聊瞎扯。<b />
红姑娘探头往洞窟底下扫了一眼。<b />
她这些年走南闯北,不但眼力练了出来,志异传闻也听过不少。<b />
龙生九子,因赑屃善于负重,故而古人喜好刻以驼碑。<b />
“说对了,又没完全对。”<b />
陈玉楼耸了耸肩,摇头笑道。<b />
“是椒图吧?”<b />
一旁鹧鸪哨适时的提醒了一句。<b />
“道兄好眼光,传说椒图与赑屃,同为龙子,也擅长负重,所以经常被弄混。”<b />
“不过椒图好闭,有镇宅辟邪之意,而且,想要区别两者,最简单一点,只要看所驼石碑高矮就行。”<b />
“高大者为赑屃,反之则是椒图。”<b />
陈玉楼点点头,轻声解释道。<b />
“还真是。”<b />
“掌柜的真是学究天人。”<b />
见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b />
一众人下意识俯身望去。<b />
虽然洞窟内昏暗不定,但还是能隐隐看到,它身后负着的是块短碑,不过三四尺高。<b />
一时间惊叹声不断。<b />
“行了,少拍马匹,有这功夫碑文都能拓下来了。”<b />
陈玉楼挥手笑骂道。<b />
“是,掌柜的。”<b />
众人一听,哪有敢不应的,当即取来蜈蚣挂山梯,又点燃风灯。<b />
三两步便攀行落地。<b />
将风灯挂在犹如爪牙伸展的老树根上。<b />
火光一下将黑暗驱散。<b />
将被树根重重缠绕的椒图石雕也显现出来。<b />
身后那块短碑上,确实隐隐有古文痕迹,只不过被泥土覆盖,看不太清。<b />
“道兄,走,下去瞧瞧。”<b />
镇陵谱上有关于雮尘珠的记载。<b />
陈玉楼请他一同入内,也有让他安心的意思。<b />
看他双眼泛红,难掩疲惫的样子就知道,昨夜在见过黄金面具上的眼球纹饰后,肯定是彻夜难眠。<b />
“好!”<b />
鹧鸪哨倒没多想。<b />
昨晚入夜,回到帐篷,确实一夜都没怎么合眼。<b />
只能靠着打坐入定,强行让自己静下心来。<b />
两人一前一后,顺着挂山梯而下。<b />
等落地时。<b />
伙计们已经挥刀斩向那些苍劲虬结的老根。<b />
只是……<b />
一刀下去。<b />
断口处竟是流淌出血一样猩红的液体。<b />
“这……这是成妖了?”<b />
这一幕看的众人惊骇不已。<b />
民间关于老树成精化妖的传闻不计其数。<b />
尤其这年头,民智未启,逢山拜山过水拜水,乡下淫祠邪祭无数,多少人饭都吃不上,家里还供奉着老母邪神。<b />
对此类传言更是深信不疑。<b />
“成妖要真那么容易,这世上岂不是遍地妖魔,还有你等活命的机会?”<b />
“何况,一株老树而已,还能张口食人?”<b />
陈玉楼一声冷哼。<b />
就算是瓶山云藏宝殿那株老桂,以地下阴气以及丹井尸气为生,活了近千年也不曾成精化妖。<b />
可想而知。<b />
想要成妖可不是那么容易。<b />
至少,从过去半年经历来看,麟兽成精的可能性,远大于草木。<b />
毕竟只要开了灵窍,通了人性。<b />
再往后就要简单不少。<b />
闻言。<b />
鹧鸪哨眼神不由一亮。<b />
什么妖魔鬼怪,但凡敢拦路坏他寻珠大事,从来就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b />
不然,那一身深重杀气从何而来?<b />
原本和陈玉楼待的时间久了。<b />
温和出尘,出口成章,总会让他有种错觉,仿佛他不该是绿林盗魁,而是随和儒雅的读书人。<b />
但眼下简短两句话,却是将他一身杀伐之气暴露无遗。<b />
这才是年纪轻轻就能掌管常胜山的陈把头。<b />
“是,掌柜的。”<b />
那几个伙计被他一说。<b />
也是老脸一红。<b />
倒不是真的畏惧,只是这一幕来的太过诡异,完全没有预料罢了。<b />
毕竟,卸岭中人吃的就是死人饭。<b />
以往倒斗,就算是窍中玉、腹中珠,都要剖开取走。<b />
还怕什么山精野怪。<b />
更何况一株老树,真要长脚跑了,也得抓回来劈开当柴烧。<b />
刀砍不死,那就放火。<b />
火要少不断,还有火药枪炮。<b />
昨天湖中那头化妖的大蛇,何等凶悍,还不是被拆形去骨、剥皮抽筋,最后杀了吃肉?<b />
当即再不敢犹豫。<b />
提刀三两下便将缠住石雕的老根斩断,然后又纷纷爬上石雕后背,取出匕首,小心剥离掉石碑上的泥土。<b />
没多大一会,上面的文字便一点点显露出来。<b />
“道兄,不看看?”<b />
陈玉楼微微一笑。<b />
他对镇陵谱中内容心知肚明。<b />
无非就是三件事,雮尘珠、献王墓以及风水位。<b />
“这……当然要看。”<b />
不知道为什么,鹧鸪哨总觉得他话里有话。<b />
但失神间,陈玉楼已经提着风灯上前,他也不敢多想,迅速追了上去。<b />
碑文用的小篆。<b />
这倒是符合他对献王墓成时期的猜测。<b />
陈玉楼学富五车,他也不差,在古文字上同样有着极深的造诣。<b />
当即借着火光,逐字逐句的看了下去。<b />
但只片刻不到。<b />
他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就已经掀起了滔天波澜。<b />
“元光年,帝遣使入滇国,索求神物雮尘珠,国内大乱,分歧相争,献王携珠远走,使者威压,王以影珠相奉。”<b />
短短几十字。<b />
却清楚点出了雮尘珠下落。<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