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万历明君 > 154.第153章 挥金如土,开海经武

154.第153章 挥金如土,开海经武(1 / 2)

在文华殿召开的大明朝第一届执政班底年终工作总结会议,旨在总结一年所得,部署下一年各部院工作。<b />

但工部尚书朱衡就十分不按套路出牌了。<b />

嘴巴一张,赶会上要钱来了。<b />

要就算了,还想要走一百八十万两!<b />

朱翊钧也明白过来,这厮为何在王国光汇报完太仓库进项后,就开始蠢蠢欲动。<b />

搞不好要的数字都是视情况而定的!<b />

国库进一百九十八万,就想要一百八十万,那要是进三百万,恐怕就想要个二百多万了!<b />

也难怪王国光汇报完后就开始泼冷水,说这里苦那里难,果真是经验老道啊!<b />

朱衡报的这个数目,在场的人都不会答应。<b />

朱翊钧也不去做这个恶人,总归会有人“仗义执言”,让朱衡知难而退。<b />

但是,他出乎意料的是。<b />

率先开口的人,竟然是张居正。<b />

只见首辅先生无悲无喜,转头看向朱衡:“一百八十万?工部节慎库存竟然有这般多存银?”<b />

朱翊钧在上头不由一乐,老头有点损。<b />

四库岁入比例没有定额,但每年都大差不多,“以太仓岁入为准,节慎四之一,太仆十之一,光禄则十之毫厘耳。”<b />

节慎库今年也就入了一百五十万两。<b />

但用可是用了不少,且不说“昭陵营建凡用节慎库银,三十九万九百三十二两。”<b />

单是拨给黄河、运河、水渠的修筑养护,就用去了七十二万两——不把百姓当猪狗的朝廷,都是不吝于搞水利建设的,哪怕崇祯快亡国了,都还在拨款给工部修水利工程。<b />

щщщ ?Λn ?〇<b />

再加上什么复建慈庆宫的工程项目、与漕运衙门共谋的海船研制项目,这一年下来也就堪堪收支平衡。<b />

那么没赚钱归没赚钱,节慎库本身的存银有多少呢?<b />

历史上万历三十年,大学士朱赓言回忆元年的时候说——“元年节慎库尚一百一十余万金,今罄然无分毫之蓄”。<b />

现在兜里也就一百一十万两,张口就是一百八十万的大工程,显然是找户部要钱来的。<b />

而张居正这话,显然是不让太仓库一下子掏三分之一的库存。<b />

朱衡闻言,不免有些恼怒。<b />

首辅对自己有意见他是知道的,上月王之诰走后,张居正面圣举荐张瀚时,对大臣们进行了一波锐评。<b />

起居注上白字黑字,譬如“葛守礼固君子,但年近衰”,又或者“于朱衡则有贬词”。<b />

此事让朱衡恼怒一时也就过去了,没想到今日张居正连百年大计也不支持,简直不当人子!<b />

他也不理会张居正,朝王国光拱了拱手,又神色恳切地迎上皇帝的目光,勉力解释道:“陛下,臣并非为部门私计。”<b />

“工部已经合议过了,这一百八十万两,已是缩无可缩。”<b />

“沿海航线与往外出航大不相同,广东、福建等省,几乎只要立一市舶司,设一港口,便是海阔天空。”<b />

“而渤海、东海等港口,需考量水文。”<b />

“譬如濒临渤海的几个港口。”<b />

“黄河千年多变,如今虽由四泗、淮入海,但初为利津、滨州一带入海,后又从天津卫入海,多年不治,这一段沿海,几乎尽是淤沙,临近几个港口方圆十余里内,若是不掘地三尺,打捞淤泥,则入港必然搁浅。”<b />

“又譬如大明海(东海),与长江、运河等众多水系交织,异物入海、水浪对拍,致使贝堤层迭,而杂物、沉船、礁石蓄积,如今勘定的航线,乃是前宋故道,虽留有遗泽,但这数百年间之新生,仍旧需要一一勘察清理。”<b />

“而海运入京的这一段,用的是永乐五年的故道,废弃一百数十年,直古口入白河这一段,必然要重新疏浚。”<b />

“此外,登州、胶州、淮安、崇明等各处更需修缮复用港口,调理地理水文。”<b />

“疏浚河道、清理海床之人工,掘挖海港、复通故口耗费之材料,都是白花花的银两,臣也不能毫无花费,就凭空通了海运。”<b />

“还请陛下明鉴!”<b />

朱衡在文华殿内慷慨陈词,头头是道,皇帝跟群臣却是面面相觑。<b />

这就是把天聊死了。<b />

说得这么专业,让外行怎么判断?又让人怎么接话?<b />

哪怕朱翊钧方才打定主意婉拒朱衡,此时也觉得有些不好开口。<b />

他不太懂水文,也没搞过水利,只觉得朱衡说得似乎有些道理。<b />

尤其让人搞大工程不给钱肯定是不行的,总不能玩不看过程,只要结果那一套。<b />

但是……这一百八十万又属实有点多了。<b />

户部确实能拿出来,但什么时候见过国库年年掏空,不留库存的?<b />

正在朱翊钧思索的时候,高仪下手的王崇古突然开口道:“人工也未必征发役夫嘛。”<b />

只见王崇古面色沉稳,成竹在胸:“譬如方才说胶州以北,杨家圈以南的一百里……恰好胶州一带有一支山东班军驻扎,再合附近该营起军数千,正可疏浚此段。”<b />

“登州、淮安、天津卫内河等水段,皆可如此施为,当能省不菲的人工费用。”<b />

治安部队搞工程,是很常见的事情。<b />

昭陵的大石窝工程,就是京营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搞的。<b />

虽说也要发放赏银,但那算是军饷以外的加班费,肯定要比征发役夫要便宜的——要保证层层克扣之下不饿死役夫,花销是真不低。<b />

当然,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些敏感,毕竟工程一大,随随便便就能在腹心之地动员数万军队。<b />

所以一般外地的大工程,都不太会轻易这样搞,就像大石窝工程用神机营,就是勋贵带队,国丈副手,辅臣监工,几方齐活了都。<b />

好在御阶上的皇帝很是通情达理,几乎毫不犹豫,便点头以示同意:“朱卿,若是这般,能省多少?”<b />

众人纷纷释然,不约而同朝朱衡看去。<b />

朱衡没有立刻回话,而是认真思考起来。<b />

过了好半晌。<b />

他才缓缓开口:“即便如此,也还需一百四十万两。”<b />

王崇古听闻,皱起眉头。<b />

这么费钱?不行别开海运了要不?<b />

犹豫了一下,碍于皇帝的想法,最后还是没说出口。<b />

户部的王国光低头掰着手指头,恍若未闻,一点没有接话的打算,显然并不情愿出这笔钱。<b />

群臣神色各异。<b />

这时候,御阶上的皇帝终于开口。<b />

朱翊钧向朱衡投去征询的目光:“朱卿,不如将工程分两期,先后完成如何?”<b />

朱衡闻言一怔。<b />

分两期……<b />

他迟疑道:“陛下,可以是可以,那就先通天津、胶州、登口的港口,完工后再疏浚淮安、崇明一带。”<b />

“不过……通船恐怕要再晚上半年。”<b />

资金压力缓解的同时,工程进度自然要慢些。<b />

朱翊钧对此只能和解——资金不够全款,还赶什么工期。<b />

“两年半就两年半罢。”朱翊钧大手一挥。<b />

朱衡暗自腹诽,先前是皇帝催得急,如今看着花费甚多,立刻就不急了。<b />

也是个不当人子。<b />

朱翊钧浑然不知朱衡在腹诽自己,只将目光放回王国光身上:“大司徒,这第一期工程,由太仓库拨二十万两,如何?”<b />

王国光听到这个数字,终于才有了反应。<b />

他腾然起身,朝皇帝行礼:“臣遵旨!”<b />

朱衡欲言又止。<b />

这时候,朱翊钧再度看向朱衡:“朱卿,剩下的五十万两,工部节慎库出三十万,朕的内帑出二十万,何如?”<b />

这话一出口。<b />

朱衡面露喜色,殿内其余十二名大臣,纷纷愕然。<b />

恩?<b />

是不是听错了?<b />

正当众人惊愕之际,新任的户科都给事中陈吾德,突然毫无征兆地,趴在长案上抽噎起来。<b />

不知道陈吾德闹的哪一出。<b />

众人循声看去。<b />

只见陈吾德抹了一把眼泪,起身下拜请罪:“臣殿前失仪,请陛下治罪。”<b />

朱翊钧好奇道:“卿何故如此。”<b />

这厮先前还在弹劾张居正,一口一个治政激进,有碍国本。<b />

今日叫来开会,未尝没有思想教育的意思。<b />

结果现在莫名其妙就哭起来了,这些老儒生的脑袋,实在不好琢磨。<b />

陈吾德哽咽不止,回道:“陛下容禀,臣是想起了先帝……”<b />

“隆庆四年五月,先帝催买年例金宝,臣等及户部执奏停止,俱不蒙俞允。”<b />

“彼时,府库空虚,小民困竭,库藏所入不足以侍一年之出,边方年例,奏发无时,畿省饥荒,求济不已,司计之臣,方日夜忧怀,计未有所出。”<b />

“臣斗胆之下,不顾人臣体统、上下尊卑,竟上疏指斥乘舆,言称先帝甘心游乐,心无天下,充实私囊,误国欺公,先帝大度,只将臣贬谪。”<b />

“今再度复起,方才眼见陛下之行事,回想依稀之种种,不由感时伤怀,潸然泪下。”<b />

这话说出口,群臣也难免想起了当初国库空虚,先帝还伸手要钱的日子。<b />

又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御座上的这位。<b />

一时间思绪万千。<b />

最新小说: 失徨之歌 《平行世界:文明是被圈养的幻象》 我於真理中登神 星穹燃尽 星辰崛起 七轮 协奏短篇集 三界仙缘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