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万历明君 > 65.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

65.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1 / 2)

第65章 潜光隐耀,另起炉灶<b />

李贽一路跟着太监进了皇宫。<b />

因为已经傍晚的缘故,二人步伐稍快。<b />

要是面圣太久,在落锁之前出不了宫的话,多少有些麻烦。<b />

太监张诚看着李贽疾走,有些凌乱的冠帽,提醒了一句:“李司业稍后面圣,万万要着好冠。”<b />

他刚才看到李贽露出帽子下面的平头,人都呆了。<b />

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儒生,简直不成体统。<b />

他就怕稍后惊吓到了圣上,这才嘱咐了一句。<b />

李贽从善如流,扶了扶冠帽:“稍后定然注意!”<b />

应完一句,李贽看着路线,忍不住问了一嘴:“这位公公,这不像去乾清宫的路吧?”<b />

虽然没到过皇宫,但乾清宫位于紫禁城腹心之地,他还是知道的,眼下越走越偏,明眼都能看出来。<b />

张诚礼节性地解释道:“前几日圣母陈太后宫廷失火,重新修缮好之前,要搬去西苑。”<b />

“陛下不忍圣母陈太后独居,便带着圣母李太后,一并到西苑居住。”<b />

“等慈庆宫修缮好,圣母有所依之后,陛下才会回乾清宫。”<b />

这就是官方说辞了。<b />

百官除了感慨一声纯孝之外,也挑不出别的不是,至多在自家笔记上,多记上两笔罢了。<b />

李贽远离中枢,自然没法分辨真假。<b />

反而是恍然大悟:“难怪说这几日清宫,宫中腾不开人手。”<b />

张诚回以微笑颔首。<b />

西苑就远了,要多走好大一截路。<b />

李贽不停跟张诚搭话:“这位公公,陛下召我所为何事?”<b />

按理来说,这话是不能问的,也不能回。<b />

但一个不懂中枢规矩,一个早有嘱咐。<b />

张诚很是自然地答道:“陛下对李司业的学说很是感兴趣。”<b />

他放缓脚步,指了指紫禁城来往穿行的宫人:“李司业,你看。”<b />

李贽顺着他的手看去,只见是一行提拿着包袱的宫女。<b />

张诚解释道:“前几日,御史胡涍进言说‘两朝宫妾闭塞后庭,老者不知所终,少者实怀怨望,寡妇旷女,愁若万状者哉’。”<b />

“此人虽然只是借此事捏造谶纬,别有居心。”<b />

“但陛下还是择其善而从之,将皇宫内有意归返的宫女,悉赐释放。”<b />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李贽的神情。<b />

见这位露出认可赞同的神色,不由放下心来。<b />

又不着痕迹补了一句:“这其中就有李司业的功劳。”<b />

李贽疑惑回头:“我的功劳?”<b />

张诚点了点头:“陛下对善恶论有惑,最难解的问题,便在于何为善恶?”<b />

“此后便查阅典籍,咨听诸学士,正好听到了李司业的学说,陛下直呼大才。”<b />

“随后便将李司业记在了心中,乃至此次遣散宫女,也是受了李司业的影响。”<b />

“李司业为女子张目,有‘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之类的话语。”<b />

“陛下对李司业的学问,很是认同,这才善待宫女。”<b />

李贽默然不语。<b />

他的学说,向来被视为异端,不说喊打喊杀,那也是受尽了白眼。<b />

如今竟然得了皇帝看重,一时有些不知道该是什么心情。<b />

只拱手遥对乾清宫,行了一礼。<b />

得了张诚提醒后,又朝西苑行了一礼。<b />

这是面上功夫,李贽心中反而是对面圣之事,有了不一样的期许。<b />

从官场应酬,变得逐渐升起了个人兴趣。<b />

张诚一路领着李贽,进了西苑。<b />

李贽明显感受到,西苑气氛大不相同。<b />

禁军十步一岗、百步一班,偶有锦衣卫、东厂之人来回巡视。<b />

紧张、肃杀的氛围,扑面而来。<b />

这就是皇帝跟前,森严重地?<b />

感染之下,李贽小心地跟在张诚后边,生怕惹了麻烦。<b />

二人一路到了万寿宫殿前。<b />

张诚止步,朝李贽笑了笑:“李司业,陛下只见您。”<b />

万寿宫是世宗嘉靖皇帝居所,宽阔大气,李贽哪怕只在殿外张望,也忍不住有些拘谨。<b />

他强提了一口气,拱手谢过,独自进了殿。<b />

李贽刚入殿,就看到一名稍显稚嫩的身影,迎面而来。<b />

李贽心中一跳,立马意识到,这就是那位十一岁的少帝。<b />

反应过来后,就要行礼。<b />

谁知皇帝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就往里面拉扯。<b />

小皇帝字典里似乎没有生人二字,一见如故的做派,自顾自说道:“朕这几日迁宫,倒是怠慢了李司业,李司业在京城可还习惯?”<b />

李贽一个经学小官,却受不了皇帝这番礼遇,干巴巴道:“还……还算习惯。”<b />

朱翊钧察觉到李贽有些不适应,当即将话题引到李贽舒适的地方:“李司业,朕前些日子的善恶论,有些不足,正当和李司业讨论一番。”<b />

李贽听了这话,欲言又止,但神情开释许多。<b />

显然在熟悉的话题下,要自在不少。<b />

朱翊钧直接开口道:“朕听闻,李司业讲学时曾有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b />

“又有‘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这等话。”<b />

“朕这才意识到,朕还未定义过,何为善恶,何为是非啊!”<b />

这话一出,李贽瞬间就忘了什么君臣,什么礼数。<b />

他连连颔首:“是也!”<b />

“所谓善恶是非,数代以降,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宋取朱子,今取王子。”<b />

“是非善恶,当无定数耳。”<b />

“是故,人无有是非善恶。”<b />

朱翊钧连忙接上他的话:“乃以天下之是非为是非。”<b />

李贽投来欣赏的目光。<b />

能跟上他思路的可不多。<b />

朱翊钧来回踱步,思忖片刻,开口道:“好好好,李司业方一进宫,就为朕解疑释惑,不愧是经学宗师。”<b />

“朕明日便登报。”<b />

“若是以大白话,那就应该说,人初生时,还没有意识,也就没有善恶。”<b />

“而意识,是天下环境所塑造的,等到人形成了意识有了表现,又开始根据不同的道理,来划分善恶,再根据个人禀赋不同,才有了所谓的是非善恶。”<b />

“而这种善恶是非,是在天下环境中的来评判的,每个时代的善恶是非不同,所形成的善恶也不同。”<b />

所谓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意识,就是这个路数。<b />

李贽也频频点头,不时露出遇到知音的神色。<b />

只听朱翊钧继续道:“既然如此,那天下环境的好坏,岂不是对百姓善恶影响至大的关键?”<b />

物质决定意识,在这里也是能通行的。<b />

李贽解释道:“这是自然,南蛮凶,北夷狠,倭寇诈,皆是彼辈国内饥荒、野蛮、僭越,才塑成了国民的劣质。”<b />

说到这里,他本是振奋之色,突然眼神暗淡了下去。<b />

朱翊钧见得奇怪。<b />

只听李贽意兴阑珊道:“所以,我朝贪腐横行,糜然成风,环境坏了,新晋者也大多出贪官……”<b />

说到这里,他才回过神来!<b />

一时讨论,竟然忘了这是在哪里,连忙就要请罪!<b />

朱翊钧却将他扶住,温和笑道:“李司业无妨,拳拳爱国之心,朕岂会怪罪,况且,此事朕已然有了眉目。”<b />

他迎上李贽的目光,继续道:“朕已经同内阁,推行了考成法。”<b />

“往后也会逐步补齐百官的俸禄,再不会像此前一般欠俸、折宝钞了。”<b />

“同时,朕请回了海瑞,往后都察院,会严查贪腐之事。”<b />

“各地都察院、千户所,考成法到日,索查一应不法事。”<b />

李贽看了一眼赤子之心的皇帝,叹了口气。<b />

这些举措不能说没用,但他看来,效用着实有限。<b />

他缓缓开口道:“陛下,补全俸禄只能让人自律,而所谓严惩贪腐,也是官吏来执行。”<b />

“上下沆瀣一气,岂是口空白话一句惩戒能止?太祖当初剥皮萱草,可能止乎?”<b />

“陛下,这就是咱们方才讨论的——天下环境塑造出的意识,只要改动不了,贪腐就不是简单惩戒能止的。”<b />

最新小说: 失徨之歌 《平行世界:文明是被圈养的幻象》 我於真理中登神 星穹燃尽 星辰崛起 七轮 协奏短篇集 三界仙缘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