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陈名言把人送来乾清宫了!?”<b />
朱翊钧愕然道。<b />
陈名言也是陈太后的兄长,与陈善言在家中分别排行老四、老三,都是锦衣卫千户。<b />
当初有太监出首,状告冯保戕害孟冲,而后人到了朱希孝手里。<b />
他本着试探陈太后的心思,将人恰好给到了陈太后兄长,陈善言的手里。<b />
结果,方才蒋克谦跑来说,是陈名言把那太监带来了乾清宫。<b />
这两兄弟,闹什么呢?<b />
这下反而让朱翊钧摸不着头脑了。<b />
蒋克谦躬身答道:“据说,陈名言与陈善言在镇抚司对峙了一会,似乎起了争执。”<b />
“而后陈名言又去陈洪的居所,呵斥了一番,接着便径直将那太监带来了乾清宫。”<b />
朱翊钧皱起眉头:“两兄弟争执了什么?”<b />
蒋克谦回忆了一下:“当时左右无人,同僚们都不曾听清楚。”<b />
“只隐约听到几句,陈名言说,他们父亲区区一个监生出身,得了职的七品官,而今封爵,享尽皇恩,应当把君父放在心里。”<b />
“又告诫说,不要跟陈洪这些人搅和太深之类的。”<b />
他绘声绘色学了两句。<b />
朱翊钧面色古怪,这种场面话,真会在吵架时说?<b />
他开口问道:“他人呢?”<b />
蒋克谦一五一十道:“将人交到张宏手里,人就走了。”<b />
“走之前说,天家家奴,哪有锦衣卫插手的份,一切只听圣心决裁。”<b />
这一来,更让朱翊钧拿不准是什么路数了。<b />
这行为,看起来倒像是陈洪自主主张,惹得两兄弟起了分歧。<b />
不过……那不更应该去请示陈太后吗?为何还争执起来了?<b />
蒋克谦小心道:“陛下,送来的人怎么处理?”<b />
朱翊钧还在想事,随意摆摆手:“让张宏交给我母后吧,就说我的意思是,打发去给我皇考守陵。”<b />
斗争已经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这人已经不重要了。<b />
只是没试探到陈太后的态度,有些可惜。<b />
蒋克谦缓缓退了下去。<b />
不多时,朱希孝急匆匆从外间走了进来。<b />
刚一到面前,就迫不及待要开口。<b />
朱翊钧抬手,止住了朱希孝的话头,让自己静静思考片刻。<b />
朱希孝无奈,只得静静候着。<b />
过了半晌,才听到皇帝的声音:“朱卿,行色慌张,是出了什么事?”<b />
朱希孝终于得了说话的机会,连忙开口道:“陛下,方才傍晚时分,冯保偷偷出宫了!”<b />
朱翊钧没什么表示,只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b />
朱希孝接着道:“冯保亲自去了吕调阳家,还有两名太监,出城纵马往天寿山方向去了!”<b />
天寿山?<b />
朱翊钧立刻反应过来,这是去叫张居正了。<b />
他自言自语道:“看来被高拱逼急了啊!”<b />
这动作,肯定不是无的放矢,多半察觉到高拱有所谋划了。<b />
若真是如此,能吓成这样,看来高拱动作不小啊。<b />
说罢,他抬头看向朱希孝。<b />
开口问道:“元辅半点痕迹都没显露吗?”<b />
高拱今日的平静模样,明眼人都会怀疑,到底是心灰意冷,还是留有后手。<b />
更何况在朱翊钧先知先觉。<b />
这位元辅,历史上都没有乖乖致仕,如今在他的助攻之下,拿下了冯保的东厂,怎么也不可能比历史上败得更快了。<b />
所以,高拱到底在谋划什么?<b />
朱希孝当即下拜:“臣无能。”<b />
“元辅下朝后,便闭门在家,除了葛守礼上门之外,半点动作也无。”<b />
“无论是门生韩楫、还是姻亲曹金,都被拒之门外。”<b />
朱翊钧指节敲击着桌案,陷入了沉思。<b />
此前曹大埜弹劾高拱,虽然高拱按例上疏乞罢免,但却在廷议上公然串联,九卿、六科、御史全数上奏请留高拱。<b />
声势之大,使得内外惊惧。<b />
如今虽然有杨博、吕调阳与他唱对台。<b />
但他可不是真的没有还手之力。<b />
吏部、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大理寺卿、六科、大半个都察院,都是他的人。<b />
若是像上次一般,全数上奏请留高拱,无论是他,还是两宫,都得慎之又慎。<b />
可如今竟然将这些门生故旧,拒之门外?<b />
朱翊钧让朱希孝多盯着点,本是有这个心理准备。<b />
但高拱如今半点串联的迹象都没有,反而更让人毛骨悚然。<b />
朱翊钧面色凝重,他有预感,高拱致仕的奏疏,不会一帆风顺地批红。<b />
他朝朱希孝吩咐道:“朱卿,李进掌控东厂的事,你帮把手。”<b />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都是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b />
这一类中坚要是配合空降的主官,能让主官的掌权,快上数倍不止。<b />
局势复杂,他必须要尽快掌握内廷了!<b />
……<b />
六月十六。<b />
朱翊钧端坐在了御案之后,廷臣们也陆陆续续入列。<b />
似乎一切如常。<b />
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违和之处。<b />
班列之首的位置,竟然空着——高拱辍朝了!<b />
处于风口浪尖的高拱,竟然没有如大家所期盼的那样,利用内阁首辅的身份,在廷议上搅动风雨。<b />
反而是人都不出现。<b />
一时间,众人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b />
不乏有人猜测高拱是否当真等着致仕了。<b />
吕调阳与王国光面面相觑。<b />
刘自强跟韩楫更是面上惶急,不时朝葛守礼投去询问的目光。<b />
今日张四维也来了,他凑到杨博身边,小声说了两句,二人都是惊疑不定的表情。<b />
过了片刻,张四维才一脸若有所思地出声道:“元辅说,他要去处置别的事,吏部今日由我来议事。”<b />
高拱是吏部尚书,他撂挑子让张四维这个侍郎来,合情合理。<b />
只是……杨博昨天才反水弹劾了高拱,这得多大心才让张四维替吏部来廷议!<b />
别说他人,就连张四维自己都弄不明白。<b />
工部尚书朱衡没有参与这些是是非非,只是关切道:“廷议廷议,今日一个内阁辅臣都没有,还怎么拟票?”<b />
他急着议定黄河夏汛,只盼这些人闹归闹,别耽误正事。<b />
随着张四维一同来的吏科给事中雒(lu)遵也得了嘱咐,闻言回道:“元辅说,诸位同僚一应事,只要议出个结果,他自会拟票。”<b />
这是连掐着拟票权,捏合群臣的时机也不在乎了。<b />
让人更加百思不得其解。<b />
这时,御阶上方,突然传来一道声音:“雒卿,元辅是有何要事,竟比廷议更重要?”<b />
朱翊钧不相信高拱是等着致仕。<b />
那么他在做什么,就更值得在意了。<b />
皇帝突兀发问,百官心思各异,却都默契地没拦着。<b />
不仅是皇帝,这也是廷臣们的疑问,纷纷等着雒遵的回答。<b />
面对皇帝发问,雒遵恭谨答话:“陛下,臣亦不知。”<b />
听了这话,众臣神情各异。<b />
朱翊钧对张鲸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去传话,让蒋克谦撒出人手,探听一番。<b />
一旁的冯保更是干脆,唤来太监耳语两句,显然也是关心高拱做什么去了。<b />
“诸位,时候差不多了,先议事吧。”<b />
葛守礼突然出声,将众人注意力唤了过去。<b />
工部尚书朱衡焦急黄河之事,也附和道:“不错,还是先议事吧。”<b />
众人从善如流,各自站回班列。<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