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万历明君 > 第12章 天下大弊,攘争名器

第12章 天下大弊,攘争名器(2 / 2)

叹道:“难怪阁老说大明朝要亡了。”<b />

没钱的中枢,与政令无法下达的地方。<b />

虎视眈眈的倭寇鞑靼,与发不出军饷的边军。<b />

结党营私的文官,与有人有钱有地的士绅豪族。<b />

大明朝啊……<b />

张居正直起身,答道:“殿下,如此下去,大明朝焉能久安?此诚天下危急存亡之秋矣!”<b />

朱翊钧默然,他突然抬起头。<b />

定定地看着张居正,面无表情道:“如之奈何?”<b />

是啊,怎么办呢?<b />

天下要亡了,如之奈何?<b />

你张居正是内阁辅臣,自己可只是个十岁的孩子。<b />

就算我聪明,听懂就不错了,还要我怎么办呢?<b />

大权可不在我手中,说给我听做什么呢?有谏言怎么不去上奏给两宫听呢?<b />

朱翊钧一直没有放松警惕。<b />

张居正授意高仪日讲的一篇《太甲》,他还历历在目。<b />

现在又给他说这些,究竟是什么想法呢?<b />

张居正突然抬起头,放低了声音:“殿下,唯有一人可救大明朝!”<b />

这话出口,朱翊钧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冷马回过神。<b />

他猛然惊觉气氛不对。<b />

抬起头,放眼四下看了看,周围竟然空无一人,连当值的太监都不见了踪影!<b />

朱翊钧心中一凛,这是要摊牌了吗?<b />

唯有一人?就是你张居正是吧!?<b />

劝自己别再揽权,放权给他,好让他做个伊尹秉政,操持完新法再归政?<b />

朱翊钧心中莫名起了些脾气。<b />

你张居正是一时人杰,我难道就不是吗!<b />

谁不是一路从白身杀到中枢的风流人物!?<b />

你张居正不过是能给大明朝续命,而我,能救天下!<b />

朱翊钧胸中郁气,多少有些客气不起来。<b />

他不免语气生硬,开口道:“哦?是何人?不妨说与本宫,让本宫好生请教。”<b />

哪怕是张居正想压他一头,他也必不会相让。<b />

想救天下者多矣,能大政在手者,唯有一人!<b />

这是路线之争!道统之争!<b />

张居正宏声以对:“救大明朝者,自然唯有殿下一人!”<b />

朱翊钧身形一滞,而后悚然一惊!<b />

坏了!<b />

中招了!<b />

这家伙,在试探自己!<b />

张居正或许是在怀疑昨日自己打压冯保,提拔张宏,是有意为之。<b />

乃至于疑心自己又是个蛰伏待机,机心揽权的英宗,所以有心试探自己。<b />

但自己方才的反应,完全被他坐实了。<b />

他借由日讲《太甲》为引,又借着剖析政事,陈述天下大弊,循循善诱。<b />

最后佯装摊牌,就是为了试探自己的情绪变化。<b />

自己方才的反应,定然被张居正觉察到了,看他这模样,显然是对他这两日的作为有了定论。<b />

而自己这才后知后觉!<b />

好好好!好个老谋深算!<b />

自己穿越不久,带着以前的行为习惯,以至于前世的领导心态没控制住,一时不慎,竟然被张居正探了些底。<b />

这下这个机心早慧,暗藏城府的人设,怕是要被坐实了。<b />

想到这里,朱翊钧暗自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情绪。<b />

事情既然发生了,多想也无益。<b />

他不露声色地把话接住:“阁老如何在私下奏对时劝进?不合礼数。”<b />

张居正脸上看不出情绪,答道:“天下系于殿下一人之身,臣斗胆期许殿下。”<b />

“修身养德,亲礼文儒,咨诹政事。”<b />

“存祖宗之基业,拯天下之危亡。”<b />

朱翊钧点了点头:“阁老今日之言,本宫记下了。”<b />

一番奏对,到此就算是结束了。<b />

二人再度说了些场面话,张居正便躬身告退。<b />

朱翊钧静静看着张居正离开的身影。<b />

面无表情。<b />

张居正这一去,怕是立刻要提防自己了。<b />

这一局,他与张居正几乎明牌,而高拱,则拿住首辅高位,却并不将二人放在眼中。<b />

还有冯保在其中搅扰。<b />

加之晋党、清流、边镇、地方,局势纷乱,自己想揽权,还真是难啊。<b />

但……<b />

张居正快到转角时,朱翊钧突然开口:“张阁老!”<b />

张居正立马停住,疑惑回过头来,就要下拜。<b />

朱翊钧伸手虚虚阻止他拜下,只是展颜一笑:“天下兴亡,阁老且看本宫作为!”<b />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更是无穷!<b />

说罢,头也不回,在太监的伺候下,转身进了里间。<b />

张居正看着朱翊钧留下的背影,眼中划过一丝惊讶。<b />

躬身退了出去。<b />

……<b />

果真是好圣君。<b />

张居正步履从容,从东偏殿走了出来,心中却不平静。<b />

这位皇太子,果然如他所料,有参政揽权之心,昨日之事,也都是有意为之。<b />

这才十岁啊,就有这份心智,操持权柄,城府深藏,了不得!<b />

比起这位皇太子,他张居正十岁的时候还在……哦,好像都能写策论针砭天下了,连巡抚看了都赏识有加,那看来还是差一点。<b />

不过,更显了不得啊,能跟他张某人相提并论,这位皇太子,怕是国朝二百年以降,仅晚于英宗的早慧之君了吧。<b />

若是这位新君,哪怕有一半心思放在正经路数上,那真是天下之幸。<b />

至于现在……<b />

他看向身旁的小太监,开口道:“去告诉冯大珰,让他提防点张宏。”<b />

话说得隐晦,冯保却必然能懂。<b />

没错,冯保的盟友,就是他张居正!<b />

否则,他怎么敢在文华殿这种耳目众多的地方,试探皇太子。<b />

否则,冯保又怎么能得到高拱弹劾上奏的消息?<b />

结交竖阉,阁臣大忌,文臣之耻。<b />

但他不在乎!<b />

要做大事,焉能惜身?<b />

高拱都知道推行新政必须大权在握,不惜打压阁僚,排斥异己,他张居正还能不知道?<b />

什么好人坏人,清流浊流,愚人之见!<b />

他张居正不是只会空谈的清流裱糊匠,他是循吏!<b />

能做事,挽天倾的循吏!<b />

为此,他不惜结交竖阉,背刺金石之交,他知道,高拱救不了大明朝!<b />

为此,他不惜窥探圣心,孩视天子,他害怕,他怕这最后的机会,又遇到一个不顾天下的圣君!<b />

他已经不再年轻了,斑白的两鬓告诉他,这是他最后的机会。<b />

身后事,身后名?大明朝危在旦夕,他想不到这么远了。<b />

要让大明朝在新法的祭祀中浴火重生,君上的权柄,阁僚的野望,士绅的贪婪,乃至于他自己的性命,统统都可以作为摆上台面的祭品!<b />

大明朝,必须要在他手里起死回生!<b />

张居正就这样背对着朱翊钧,步伐坚定地,一步步,走出了文华殿,走回了内阁。<b />

-----------------<b />

注1:“迩来法纪渐弛、习俗日渝、此正久安之患。虽有治安之名而无其实,无危乱之事而有其理,所谓遗大投艰于此者也。”——《皇明经世文编·卷二百五十四·三几九弊三势疏》<b />

注2:赖建诚.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b />

注3:周伯棣.中国财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b />

注4:刘孝诚.中国财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b />

注5:杨慧.17-19世纪中英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02).<b />

注6:需要说明的是,张居正口中的人口数是明朝官方统计,按照现代人口学大模型计算的话,隆庆六年的人口,应在一亿五千零九十一万左右。

最新小说: 我靠魔术混西幻 失徨之歌 《平行世界:文明是被圈养的幻象》 我於真理中登神 星穹燃尽 星辰崛起 七轮 协奏短篇集 三界仙缘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