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州府都有马额,可随便弄些劣马交差了事。<b />
王杰却想着立功威逼利诱搜罗好马。历史上,这厮献了一百多匹,皆可充作战马使用,被朝廷通报嘉奖,还因此“特转一官”。<b />
这是被李文仲刺激到了,三十万朵灵芝,换来一个转运使。<b />
兴仁府境内没那么多灵芝,王杰就把主意打到战马上。<b />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大家都想进步。<b />
当晚,朱铭住在濮阳城外,没有进城惊动本地官员。<b />
一连等待数日,终于有官船出发,乘船顺着黄河可以前往东京。<b />
……<b />
东京城内,朱院长最近在研究星象。<b />
主要是闲得无聊,除了培育良种,偶尔给皇帝当园丁之外,朱国祥就不知道自己该干啥。<b />
某天晚上,他被宋徽宗留在皇宫,还一起去观察星空。<b />
朱国祥请教了一些问题,翰林院天文官热情解答,还传授他最基本的星象知识。<b />
只要有人指导,二十八宿就很好辨认,多观察几次就记住了。<b />
除了二十八宿,还有三垣。<b />
三垣更好记,而且特别形象。<b />
紫微宫里,有大帝、太子、庶子、后宫。<b />
周边有四辅臣、尚书、大理、女史、上丞、少丞、上辅、少尉、少弼等等。<b />
更外围,还有五帝、诸侯、三公、九卿、将相、官宦、宗正。<b />
也即是说中国古代的星象中心,活脱脱就是天庭座次图。甚至还有厨子的编制(天厨星),否则谁来管饭?<b />
还有星星代表地盘,比如吴越、巴蜀、东海、南海等等。<b />
朱国祥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每天夜里,都要起床,对着星图进行观测。<b />
“朱相公,镜片磨好了,一共十二块。”工匠献上水晶镜片。<b />
“有劳。”朱国祥叫人取来钱财。<b />
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出现透镜,这个已经很难考证。<b />
纯以实物为依据,出土的最早镜片,是东汉末年的“单片镶圆装柄放大镜”。从考古学家给此物取的名字,就知道其具体特征了,即有柄有边框的放大镜。<b />
带框眼镜,最早出土于宋代,有铜框、牛角框、玳瑁框的,甚至还有蛇皮做的眼镜盒。<b />
但这都是些老镜,比如欧阳修就有近视,老镜根本帮不上忙。<b />
磨镜工匠离开之后,朱国祥拿出许多圆筒。<b />
这些凹透镜、凸透镜,他也不知道焦点焦距,只能在使用当中配对调整。<b />
圆筒可伸缩拆解,也是让工匠打造的。<b />
朱国祥不断调试,换了好几个镜片,终于配成一副相对满意的望远镜。<b />
天文望远镜?<b />
抱歉,朱国祥还不敢弄出来,生怕因此惹怒了皇帝。那位老兄整日求仙问道,万一让他看到月亮的真面目,鬼知道会生出什么样的想法。<b />
“备车!”<b />
朱国祥坐着马车来到樊楼,直奔顶楼而去。<b />
“相公要坐哪间?”伙计跟上来伺候。<b />
朱国祥说:“不用,我自己转转。”<b />
他可不是来消费的。<b />
站在连接两栋高楼的飞桥上,朱国祥举起望远镜,而且直接对准皇宫之内,他想测试这幅望远镜的最远观测距离。<b />
不断调整焦点,居然能看到宫女。<b />
朱国祥满脸笑容,颇有种偷窥的快感,他实在太无聊了,总得自己找点乐子。<b />
观察一阵皇宫,又开始观察街道。<b />
这种视角非常奇特,朱国祥一直看了十多分钟。等他放下望远镜,发现身边站着几人,全是来樊楼寻欢的权贵富商。<b />
“朱先生手中是何物?”一个中年人问道。<b />
朱国祥觉得有些面熟,估计是朝中哪位官员,他敷衍道:“管中窥豹,随便看看。”<b />
这玩意儿有军事价值,朱国祥不愿外传,否则落入金人手里就糟了。<b />
随便闲聊几句,朱国祥拿着望远镜开溜。<b />
回到家中,居然看到儿子。<b />
“你什么时候来的?”朱国祥惊喜道。<b />
“刚到没几分钟,”朱铭扫向父亲手里的物什,“望远镜?”<b />
朱国祥递过去:“伱试试。”<b />
朱铭拿着朝四处观察,顺手收进怀里:“你不会想着进献给皇帝吧?”<b />
朱国祥说:“需要的时候就进献,不需要的时候就藏着。皇帝又不是我老子,啥好事儿都想着他?”<b />
“不献最好,献了也是给金兵。”朱铭揣着望远镜,完全没有再拿出来的心思,这玩意儿他直接没收了。<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