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得知情况,不但不处罚,反而升其提举河东常平。一去就遇到饥荒,因赈灾得力,现在被召回朝堂做给事中。<b />
吴时和翟汝文讨论一番,拿着朱铭的奏疏,去找方会签字。<b />
如今的给事中就三人,方会资历最老。<b />
方会已彻底躺平了,谁都不愿得罪,照章签字之后,便不再沾染这份奏疏。<b />
吴时和翟汝文二人,却各自联络老伙计,让有权弹劾的一起上疏。<b />
几天时间,凑齐了八份,经门下省流程,一并交给皇帝。<b />
宋徽宗在修道之余,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了八份奏疏。<b />
事关开封民生,宋徽宗得知情况非常惊讶。他即便再昏庸,也明白炭价高过米价是啥意思。万一几十万东京市民,因为没钱买炭煮饭而造反咋办?<b />
当即批注道:“着令有司查办,若有再犯者,以违御笔论。”<b />
再犯者,等同抗旨,措词极为严厉。<b />
至于朱铭违规上奏,宋徽宗只当没看见。<b />
事涉石炭司,跟户部有关,宋徽宗有些糟心,问道:“王黼丁忧去职,真人以为,谁能胜任户部尚书?”<b />
薛道光回答:“贫道只知修行,不察朝堂之事。”<b />
宋徽宗一时不知怎么任用,干脆拖着不办,户部尚书的职责,暂时让户部侍郎代理。<b />
可此时正是对西夏作战的关键时候,军饷军粮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户部尚书还给亲爹守孝去了,户部侍郎被搞得头大无比,钱粮拨发之事更加混乱,就连领军在外的童贯都看不到后续粮草。<b />
这种情况下,要么一鼓作气进攻,速战速决。<b />
要么拖到明年再说,只要大军不动,就能节省粮草撑过去。<b />
童贯选择速战速决,先拔掉西夏的要冲城市再说……<b />
银台司不止有给事中,还有其他官吏。<b />
八人弹劾石炭司的具体情况,很快就被蔡京知道。他拿其他七人没办法,却抓住朱铭违规奏事的把柄。<b />
“这厮欺人太甚!”<b />
蔡攸怒道:“一个小小的太学正,先敢拒婚,又来奏劾,真当我蔡家是纸糊的?”<b />
蔡京摇头:“薛道光圣眷正隆,朱铭也被官家所喜。便弹劾他妄奏,也顶多罚俸三月,不可能真个贬出京城。”<b />
“只是罚俸也要弹劾他!”蔡攸咽不下这口恶气。<b />
蔡京说道:“须从别处着手,那陈渊没再讲学,却又赖在京城不走,今后定然还有动作。盯着此人,多言必失,他总有一日会讲学违制,到时候再以元祐党羽为名抓捕!抓了陈渊,就能抓朱铭,一并打为元祐奸党。”<b />
“父亲英明!”蔡攸拍马屁道。<b />
不像影视剧里演的那般精彩,什么在朝堂上互喷口水。<b />
宋徽宗平时都懒得上朝,大臣之间的斗争,只能通过奏疏的形式。<b />
蔡京豢养的喷子,一股脑儿弹劾朱铭违规奏事。<b />
证据确凿,必须处罚。<b />
朱铭被罚了两个月工资。<b />
收到朝廷的处罚,朱铭欲哭无泪,两个月工资就是七十多贯,他得卖多少蜂窝煤才能赚回来啊。<b />
而且,第一个月工资还没发呢!<b />
他成了大宋开国以来,首个还没领过工资,就被罚俸的新科进士。<b />
就好比新入职的小员工,举报财务部门领导贪污。这是你该管的事儿吗?<b />
只罚工资已算开恩了,就该把你直接开除!<b />
太学生们听到消息,纷纷跑来办公室拜见,以表达自己对朱铭的崇拜之情。<b />
陈东作揖道:“学正真乃人臣楷模,不惧权贵而为民请命,我等佩服之至!”<b />
朱铭看着一众学生,叹息道:“炭价高过米价,自古未闻有此荒唐之事。横渠先生说,要为生民立命,吾辈当践而行之。”<b />
张载属于关学,没有被禁,可以引用。<b />
朱铭今年才十七岁,就跑来太学做学正,很多学生心里是不服气的。<b />
发生这档子事,立即赢得诸生尊重,不再纠结于朱铭的年龄。<b />
学生们管不住嘴皮子,把事情越传越广。<b />
因为事关大众生活,很快就传遍东京,皆知探郎为了百姓用煤,因弹劾贪官而被罚了工资。<b />
当月,石炭司主官被贬出京城,胥吏被抓捕好几个。<b />
税炭场主管逮捕下狱,几十家官办炭场,被勒令平价卖煤,石炭价格从10文骤降至5文。<b />
私营煤炭铺子,也被勒令平价卖煤,然而他们是高价进货,因为这个命令损失惨重。<b />
这是蔡京一党故意的,趁机低价倾销抢市场,等风头过了再涨价。<b />
不管如何,老百姓在此时是受益了,煤价直接下降一半。他们记得探郎的好,因为那几个弹劾者,只有朱铭受到处罚。<b />
小朱探的名声,在东京城内外更加响亮。<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