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贼一来就齐声呐喊,白家大宅也敲响铜锣。<b />
夜里山村静谧,茶园虽离得很远,却也隐约能够听到动静。<b />
老古奔到屋外,仔细聆听数息,猛地叫喊道:“有贼人,快快起来!”<b />
张广道已经出来了,手里还端着把朴刀。<b />
老古则回到屋里,取出一把眉尖刀,这玩意儿是军队制式武器,百分之百属于民间管制刀具。<b />
北宋的武器管理,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表现出宽松和严厉两种态度。<b />
总的来说,时间越往后就越严,距离边疆越近就越松。<b />
像川陕、广南这些地方,由于不经常打仗,就连正规军都不准持有武器。平时训练,用木枪、木刀代替,遇到战事才能申请兵器。<b />
而河北、西北就完全不同,士兵可以把武器带回家,因为要随时防备敌兵南下。甚至在秋天,这种战争高发季节,官府还会把兵器、甲胄发给保甲壮丁。<b />
宋徽宗时期,因为起义频发,对兵器管理最严格。<b />
刚开始为了省钱,让民间组织弓箭社,老百姓自己购置弓箭训练。渐渐的,把弓箭社全部取缔,任何人都不准私藏弓箭。<b />
方腊起义之后,在江南地区,甚至不准百姓持有朴刀,就更别提其他的武器了。<b />
“快聚众下山!”<b />
张广道焦急催促,姚大哥的儿子还在山下呢。<b />
老古的儿子也在山下,他同样焦急得很,去邻近的各家茶户逢门就踹。<b />
点齐二十多个壮丁,老古已经等不及了,只带这些人就急匆匆下山。<b />
半路遇到许多村民,老古喝令青壮入队。但根本没人听他的,大家都只顾着逃跑。疾奔半刻钟,只有区区三个胆子大的,敢跟他杀回去保护自家财产。<b />
又走一阵,他们跟朱铭遇上。<b />
“爸,”朱铭终于不再喊朱院长,“伱们先上山,安抚好村民情绪之后,组织他们拿起武器,我就先下去看情况了。”<b />
朱国祥略微犹豫,嘱咐道:“小心一点,事情不对赶紧跑。”<b />
“我又不傻。”朱铭笑道。<b />
算上朱铭、张广道、白胜在内,一共下山二十八人。<b />
紧赶慢赶,先是撞见几个白家奴仆。<b />
这些奴仆跑得最快,他们只顾保命,扔下主家自个儿开溜。<b />
老古随便问了两句,就加紧往下面赶。<b />
“杀死白宗望!”<b />
“杀死白宗望!”<b />
山贼头目们带着喽啰,指着白家人狂追。<b />
李含章原本的打算,是用财货迟滞山贼,然后冲出大宅进山。如果山贼追来,让老弱妇孺先走,选个合适的地方,组织青壮断后阻截。<b />
计划虽好,却忘了人心。<b />
那些护院家丁和茶户青壮,被困在大宅时还能团结拼命,冲出宅子后就人心涣散了。<b />
家人在身边的,只顾护着家人跑路。<b />
家人在山上的,也只想着早点进山跟家人团聚。<b />
一窝蜂的逃跑,逃着逃着就溃了,别说李含章,就连老白员外都喝止不住。<b />
山贼是乌合之众,村中青壮同样也是。<b />
有些老弱妇孺跑不快,已然渐渐被山贼追上。<b />
杨俊手起刀落,便砍翻一人,呵斥道:“都滚开,莫要挡道!”<b />
有聪明的妇人,抱着孩子跳进麦地里逃跑,给山贼们让开一条路。越来越多人学着做,不再只是进山,而是逃向四面八方。<b />
杨俊也不追他们,径直往前冲,他的目标只有老白员外。<b />
却说老古这边,遇到几个逃跑的茶户壮丁,当即呵斥道:“没卵子的鸟人,莫要逃了,快跟着俺杀回去!”<b />
老古似乎颇有威信,在他的喝骂之下,那些壮丁竟然真的不再逃跑。<b />
又行十余步,总算跟老白员外相遇。<b />
白大郎、白三郎已累得气喘吁吁,让两个忠心家仆背着老白员外和白老太君。<b />
老白员外本来惊慌不已,看到老古顿时心安:“你来了便好。”<b />
山贼已然接近,老古举起眉尖刀:“带卵子的,都跟俺去杀贼!”<b />
杨俊见月色之下,影影幢幢来了不少,也呼喊道:“摆开阵势!”<b />
所谓摆开阵势,是因为村道太窄,让头目们带着喽啰,去道旁旱田展开队伍。<b />
山贼也练过列阵,此刻早就忘光了,散在旱田里一窝蜂往前冲。<b />
老古这边,一模一样。<b />
菜鸡互啄!<b />
朱铭翻身上马,没有立即冲锋。他穿越之后,虽然力气变大,体质变好,反应灵敏,但还不知道该怎样厮杀。<b />
在一块刚收获的麦田里,朱铭骑马往旁边绕。<b />
他的骑术也不行,刚开始练呢,必须选择最好时机动手。<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