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元符观<b />
车轱辘转动。<b />
碾过泥土,迅速将两侧的农田甩在后头。<b />
徐清回头看着来路,村子的轮廓逐渐模糊在视野中,再看前路漫漫,却是一马平川,世界广阔!<b />
胸中仿佛有狂雷在激荡。<b />
感受到胸口那强有力的跳动,一种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在徐清心中油然而生。<b />
有着前世记忆,徐清自然不愿困居在那个小小的村落里。<b />
可是——<b />
难啊!<b />
徐家祖祖辈辈都是在田里刨食的泥腿子,想要另寻出路,动动嘴皮子说倒是容易,一旦做起来那是千难万难。<b />
都说士农工商。<b />
农排第二,是大盛定鼎立国的基石。<b />
可任谁都能在他们这些农户上面踩两脚,骂声“泥腿子”,享受既得利益的家伙更是恨不得他们子子孙孙埋首田间,永不出头。<b />
想到这。<b />
徐清望着前路,眼中闪烁着莫名的精光。<b />
淮安府位于大江之北。<b />
隶属于南都管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日常车马、舟楫南来北往频繁。<b />
徐清和老张头驱车赶到淮安府时,已是半个月之后。<b />
这一路上走来,徐清只觉身心俱惫,自己那脆弱的身子骨都快要被颠散架了。<b />
中途有时还遇到诸如沿路村落拦路不让过、翻山有猛兽袭扰、下雨道路泥泞难行等等糟心事情。<b />
一步步走来当真是不容易啊。<b />
好在终于到了。<b />
遥望前方,一圈巍峨耸立如山脉连绵的高大城墙拱卫着淮安县城。<b />
墙高约莫三丈来高,顶上宽可走马,一排排雄健威武、披坚执锐的军卒肃容挺立于城楼前,绣有国朝“盛”字的大旗迎风猎猎飞舞。<b />
无需入城,单从城门口络绎不绝的车流人影,以及还未至城门便隐约能听到的喧闹声,就可知淮安府的繁华程度绝不是徐家村和附近的宁阳镇可比。<b />
“我推荐你去的是一座符箓派的道观,道观不在城内,在县城之外的山头上,你是打算先去道观还是先去瞧一瞧淮安府的繁华景象。”<b />
赶了半个月路,强壮如老张叔都受不住,面上多了几分土色。<b />
说话的声音也有点有气无力。<b />
“老张叔,先去道观吧,淮安府的繁华景象不急于这一时,以后再看也不迟。”<b />
相比见识这个世界大城的人文风貌,他更渴望能够早一步接触修行,踏上修行路。<b />
“好。”<b />
老张头含笑点头。<b />
不错,比他初次来时强。<b />
求道者首重根骨,其次是向道之心。<b />
根骨弱些不打紧,若是连意志都不够坚定,又何必费劲走上这么一遭呢?<b />
当初他愿意为徐清引荐,其中确实存了报答老大哥的救命之恩,但也是被徐清这半年间每日到隔壁村私塾蹭课的坚持所打动。<b />
身处微末,不是谁都一直保持奋进之心。<b />
“驾!”<b />
老张头甩动马鞭,驱车绕过淮安县城,来到了距离县城两三里地的一处山头。<b />
道观坐落于山顶。<b />
江淮一带的山大多灵秀有余,少了一份磅礴巍峨的气势。<b />
山不高。<b />
但山路并不好走,一路爬上去也折腾得徐清够呛。<b />
等他气喘吁吁到达山门前的石阶时,两条腿不受控制的在微微发抖。<b />
“哎,累死我了!”<b />
徐清靠在路旁的大树大口喘息。<b />
喘息的同时,抬头前望。<b />
只见石阶尽头山门上的牌匾笔走龙蛇,银钩铁划,赫然写着三个鎏金大字——<b />
元符观。<b />
徐清正咀嚼着这个观名时,山门后忽然轻飘飘走出一名一袭玄蓝色宽袖道袍,身板如青松挺立的年轻道人。<b />
年轻道人面容白净,眉目清朗,衣服一尘不染,与徐清想象中的修仙之人形象完美契合。<b />
“俗家弟子张岳安见过静心师兄!”<b />
明明模样瞧着比那道人年长许多,老张头却在见到那道人的瞬间,率先向那人遥遥打了一个道家稽首,并口称师兄。<b />
语气中的恭敬钦佩溢于言表。<b />
眼前这个道人也确确实实是老张头的师兄。<b />
当初老张头入观修行时候,便是由对方传授其道法,引他上修行路的。<b />
如今年五过去了,道人风采依旧,容貌不显一丝老态,仿佛岁月在他这里没能落下一丝痕迹一般。<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