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惊人惊叹的一幕!<b />
毫无疑问,林枫这一番近乎于不用思考的作诗速度,不能用‘夸张’二字来形容,<b />
在其他文人墨客眼里——这只能称之为恐怖!<b />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b />
在场各位,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小有名气的文人学者。<b />
同为作家,同为诗人,同为文人——<b />
只有他们,才能切身明白,林枫如此一气呵成近乎于都不用思考停顿的创作速度——<b />
究竟是有多恐怖…..<b />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b />
庄韩站在台上,细细赏析着林枫的笔下的每一个文字。<b />
同为文坛宗师——<b />
只有庄韩才能清楚,林枫笔下所写出的这首《滕王阁序》,究竟是有多绝!<b />
一开始,对于林枫应战,上台创作所展露出来的这番举动,庄韩还颇为不屑:<b />
“不过只是跳梁小丑。”<b />
可渐渐,看着林枫书写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这一系列诗词之时——<b />
庄韩的表情,由一开始的不屑,然后慢慢转变成为凝重。<b />
“这人,是有点儿东西的……”<b />
一开始,看着林枫书写下这《滕王阁序》的前两段诗词,庄韩还能控制得住自己的表情。<b />
可渐渐,<b />
庄韩意识到有些许的不对劲。<b />
直到亲眼看到林枫写下这《滕王阁序》的第三段,<b />
庄韩这才发现——<b />
林枫这家伙,不仅是有点儿东西,他还有很多!<b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 />
只一眼,庄韩便沉醉于这诗词所带来的奇特意境之中,乃至于久久无法自拔。<b />
“这,真是林枫这种人能写出来的诗?”<b />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纹的大船。<b />
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b />
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b />
这诗词当中所蕴含的种种意向,<b />
直接便把庄韩代入到了一个极其其妙的意境当中。<b />
原本凄清寂静的滕王阁,变得人声鼎沸。<b />
原本平平无奇的白云天空,变得如此之蔚蓝。<b />
宛若穿梭时空,跨越古今一般。<b />
林枫笔下的《滕王阁序》,直接带着现场无数之文人墨客,穿越时间的长河,将众人带到了一个人声鼎沸的古代……<b />
透过林枫笔下的诗词——<b />
大家看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大家看到了朝代的兴衰更迭。<b />
大家看到了久居于历史长河之中,经历了岁月变迁,经历了岁月荏苒,可现在还依然屹立于自己眼前的滕王阁主楼……<b />
在佛学的典籍之中,把人的见识和学识,分成了三个等级——<b />
第一层,初入世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b />
第二层,历尽沧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b />
第三层,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b />
这世上的绝大部分人,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都只停留在这第一层——<b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b />
只有极小部分的智者,才能在饱经沧桑之后,参悟人生的真理——<b />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b />
在这极小部分的智者当中,只有极小部分的“愚者”,才能参透世俗的眼光,达到返璞归真的境地——<b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b />
透过林枫笔下的这一首《滕王阁序》,现场无数之文人墨客——<b />
竟然一下子看到了佛学典籍之中的三层境地?<b />
阅读着《滕王阁序》篇中的诗词,<b />
大家不仅沉醉于《滕王阁序》所勾勒出的奇特意境当中,<b />
甚至还透过这些诗词,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兴衰崛起?<b />